第103章(第2/3頁)

陳氏自己家就是做生意的,哪裏肯在開門做生意的時候麻煩人家,笑道:“不必了,你忙你的生意,我原也就是出來隨意轉轉。”

又問崔二娘:“漁兒這些衣裳賣得還好?”

崔二娘滿臉的笑:“好,她最近在衣裳款式和刺繡上頗花了些工夫,送來的款不算多,但每一套都極好看,您也看到了,很是做出了些名氣來,且我瞧著,越是難買,越被追捧。”

這看到,自然是指像劉氏那樣衣裳從來都要去縣裏買的人都沒忍住找上門來了,顯然是見到了別家太太穿在身上的效果。

陳氏心裏那個歡喜呀,比自己被誇了還高興,小兒子聰明,這還未進門的小兒媳也是個極靈巧的,哪怕是分了家,陳氏都不再那樣擔心了,小倆口往後能把日子經營得極好。

柳漁做的衣裳不夠賣,這幫襯生意自然是不用了,陳氏便要告辭,崔二娘自然送她,轉身要出繡鋪時,正碰上一個年輕媳婦進來,陳氏看一眼覺得眼熟,停下腳步又看一眼,終於想起來是誰。

柳家村,柳漁原先那個家裏,她見過這年輕媳婦,當日聽聞柳漁被賣了,她們夫妻二人追著小兒子去到柳家村,在院子外遠遠看到過一眼,雖不知是柳家什麽人,但對柳家村那邊,陳氏是一點好感都沒有的,當下就要走。

文氏沒想到在繡鋪會碰到陸太太,見對方似乎認出了自己,但隨即又直接走人,也有些尷尬,不過還是打了聲招呼:“陸太太。”

陳氏只略點了點頭,並不曾應,帶著陸霜出門了。

離開繡鋪挺遠,陸霜才沒忍住問:“娘,剛才那人是誰啊?”

陳氏道:“你三嫂原來家裏的,我只見過一回,不知道是誰。”

左右那邊就沒好的,這話心中想想,自然不會跟女兒說起,不過想到這裏,陳氏忽然想起,倒也不是沒有好的,似乎是三房,當初悄悄地來給自家送過信,她停下步子轉頭望向繡鋪方向,這個是哪一房的?

不過也只是這麽一個轉念罷了,柳漁現如今在仰山村過得極好,無謂再去琢磨她跟柳家村這邊的關系。

陸霜對柳家村那頭的也沒好感,也不再問,轉了話題與她娘說道:“剛才被陳太太買走的那兩套衣裳好好看,娘,漁兒姐姐怎這麽巧的手,我有些想她了,咱們家幾時去提親呀。”

陳氏心情一瞬就好了,笑道:“快了快了,等你三哥回來我瞧就差不多了。”

一說到陸承驍,陳氏那憂心就又上來了:“也不知他到哪了,東西賣沒賣出去,回程可千萬要安穩才好。”

陳氏對外出行商的所有認知,就是當年李存義血糊糊被十四歲的小兒子背回來的樣子,想到這裏,拉了陸霜道:“咱們去渝水娘娘廟拜一拜,給你哥求個平安。”

~

一樣憂心的還有衛氏和柳漁,柳漁最近連刺繡都不那麽有精神了,夜裏本該入睡的時候,也不知是熱還是擔心,她心神不寧的壓根睡不著,想一想,點了燈起來給陸承驍做荷包香袋,原是白日裏裁好了的,直接上繡繃做刺繡部分就成。

陸承驍臨行讓柳漁給他做個香袋,二十多天,荷包香袋已給他做好了兩個,可陸承驍人還沒回來,柳漁做著針線出神,沒防備繡針一下就紮到了指尖。

指尖一痛,手猛地縮了回來,對著燭光看了看,見指尖已冒出了血珠來。

柳漁看著那血色,心越發慌了起來。

~

陸承驍一行人的船,此時已經駛出了浙江渡範圍,不過不曾入大江,還在周邊州縣附近的一處支流。

行船之時,逢有碼頭必補給,傍晚時一行人到了附近一處小鎮碼頭,船家要下船采買些菜肉吃食。

沿著碼頭有不少和他們一般情況的商船,船客有上岸吃飯的,也有上岸住宿的,陸承驍幾人惦著這一船的貨,不想沾惹什麽是非,哪都沒去,就守在船上。

只讓柳晏安和八寶陪著船家走一遭,說是幫著付錢,其實也有盯著的意思,柳晏安和八寶也會采買一些幹糧水果帶上船。

他們六人,任何時候也不敢全部吃外面的飯食,船家做的飯食也是一樣,不止夜裏睡覺輪換著值守,吃食用水上也都加了小心。

船家也不是沒見過謹慎的商賈,也能理解,樂得一頓少做幾人的飯菜,相安無事行船一個日夜,等去鎮裏補給夠了,又重新起航。

江河行船不比海中兇險,船家又都是走熟了的,只要船客樂意,夜裏船上掛上幾盞燈也是照樣行船趕路,畢竟是按行程計費,能早些到,船家就多接生意,自然也就多出許多進項。

柳漁心神不寧時,陸承驍幾人的船已經行到了荒無人跡的地方,正值陸承驍主仆和柳晏安守夜的時候,暗夜裏,似乎聽到了一些奇怪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