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頁)

買衣裳哪有搶衣裳香?崔二娘繡鋪很快成了長豐鎮富戶家太太小姐們眼裏的香餑餑和每兩日必逛的寶地。

此為後話。

五月下旬,苧麻熟了。

袁州盛產夏布,很大一個原因是此地氣候土壤都極適合苧麻種植,百姓幾乎家家都種幾畝苧麻,一年能收三季,五月下旬正是收割頭麻的時節,剝麻績紗,幾乎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溪風鎮集市也開始出現一些收麻的小攤。

這時候來收的,多是割麻剝麻後,簡單處理曬幹的苧麻絲,三文一兩,比如柳家,也種了幾畝苧麻,但因衛氏不會織布,績麻又實在太費功夫,往年收上來簡單處理後就會送到鎮上直接賣生絲。

而還有一部分百姓不會把生絲出售,而是自己績麻織布,過一段時間再把生布賣給鎮上收布的商人。

柳晏平看著自家今年簡單處理過的麻絲之後,卻沒有急著送到鎮上去賣,而是跟柳晏安交待一聲,就往縣裏找陸承驍去了。

陸承驍原以為是柳漁有話要讓柳晏平帶來,結果兩人一碰面,柳晏平卻是與他打聽夏布一事:“你之前說咱們袁州的夏布比外邊便宜,想販夏布,我想問問,若是販夏布的話,是怎麽個章程,你今年還準備做嗎?”

陸承驍挑眉:“你想販夏布?”

柳晏平點頭,又搖頭,道:“倒不只是單純想販夏布,而是對行商生出了興趣,我所聽到的和生意有關的事情多是出自你口,近來地裏的麻收上來了,就想到你前頭說的販夏布的事,這個,你能跟我細說說嗎?”

柳晏平沒說的是,柳漁從前說開鋪子給他們哥三個賺媳婦本,從前只當玩笑,現在看著柳漁當真把繡鋪的事一點一點經營起來了,他一個做兄長的,怎麽不著急,當真讓妹妹養他不成?

柳晏平還有個念頭,如果可以的話,趕在妹妹出嫁前,他能多賺些錢,給自家妹妹備上一筆豐厚的嫁妝。

陸承驍聽柳晏平這般說了,垂眸想了想,道:“你想了解這個行業的話,須得親自去走走看看。”

說著讓柳晏平等等,自己折身回鋪子跟陸洵打了聲招呼,便道:“你隨我來。”

領著柳晏平就往街上去。

柳晏平奇道:“去哪?”

“碼頭。”

~

柳晏平往安宜縣城來得也不算少,但碼頭方向是極少過去的,隨陸承驍到碼頭後,一眼望過去,看到最多的是船只和做搬運的苦力,眼裏正疑惑,碼頭不遠處的幾家鋪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陸承驍一笑:“發現了?”

柳晏平點頭,他看到的,正是幾家收售麻絲麻線的鋪子,問陸承驍:“各處村鎮被收上來的麻絲,最後是賣到這裏?”

陸承驍點頭,也搖頭,道:“也有織布作坊直接下鄉收的,但大多是匯集在縣碼頭這邊。”

他一指渝水河,道:“沿著河道借著船運之便,袁州那邊各織布作坊陸陸續續會一路行船沿縣購絲,各鎮三文一兩收上來的麻絲按斤計價賣到碼頭麻絲鋪子以獲利,麻絲鋪子這邊也有專門做績絲的農婦接活,最終績好麻線到袁州那些織行手中就可以直接織布了,這是從麻到生布的一條產業鏈,生布由布號采購,印染,最後的成布再銷售到布莊、布鋪手中。”

他說到這裏看柳晏平:“所以要做夏布生意,在袁州甚至洪都府都很難有優勢,要往兩浙、淮南、荊湖北路一帶售賣,才能真正享受到價差優勢,而不管往上述哪一處去,路途遙遠,你需要算好運費、花銷和沿途關卡的稅費,若太少了,恐怕賺到的也就堪堪夠抵消這幾樣基本花銷,這就是遠途行商本錢都不會太小的原因。”

柳晏平若有所思,又問:“那洪都府苧麻所織布料大多是什麽價,與兩浙的價差能有多少?”

“這區別就大了,要看扣數、工藝、染色印花,不過總體來說,大批量走貨,咱們不比市價,只說布號的批量價,洪都府布號出來的夏布價格和兩浙布號外銷的夏布價格比的話,得有二三成價差,而咱們從袁州直接收布印染直接銷往兩浙的話,這裏邊的利潤應該還要大些,因為少了洪都府布號在其中的占利,具體的我就不知了,兩浙的行情我也不那麽了解,這些都是跟家中掌櫃打聽來的。”

“二三成還要更多!”這可是大批量走貨啊,柳晏平眼睛發亮:“怪道你想做行商的買賣,若是在兩浙把夏布脫手,再帶回那邊的絲綢來,一來一往,這賺頭大了。”

陸承驍望著碼頭邊停靠的行船,眼裏也皆是向往,再看柳晏平,覺得與他在這一方面倒是頗為投契,想了想,道:“我最近差不多也要著手收一批生布,染了後走一趟兩浙,我看你對行商頗感興趣,你若能騰出時間,不妨與我同行,做不做生意倒在其次,增長些歷練也是可以的,我也是頭一回自己出外行走,咱們一起,也算有個伴,沿途開銷我出,你也可以適當帶些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