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4頁)

陸承驍笑意全含在眼裏:“不怕。”

他只怕瞧不到她。

柳漁不肯看他了,低頭先他一步就往院子外行去,鄉間住戶密集,少不得有幾個遠遠伸著脖子瞧熱鬧的鄰居。

陸承驍再不跟柳漁說話,只與衛氏和柳家兄弟拜別,最後與柳漁點了點頭,便上了騾車。

饒是如此,他主仆二人一走,旁邊還是有好事的婦人湊了過來,自以為小聲實則幾丈開外都能聽得到的問衛氏:“這別不是給你家漁兒說親了吧?”

衛氏笑笑,與柳晏平是一般的說辭,道:“是他們兄弟三個的朋友,農忙來幫一幫手的。”

她就這麽一說,鄰居們信與不信的,就不那麽重要了。

而陸承驍歸家,確實被父兄好一番調侃,倒是陸洵,正經拿了封信遞給他,道:“袁州的信,今天驛站送來的,你看看可是你哪個同窗寄的。”

陸承驍拆了信,先看了落款,道:“是存煦。”

陸洵對這個名字太有印象了,問:“上回幫你找柳漁的那個?”

陸承驍點了點頭,一目幾行看了起來,邊看著臉上邊就有了笑意,把個陸洵看得好奇,問:“說什麽了?”

“說上回半夜幫我找人,意外從牙婆手中找到一個孩子,是洪都府新任知府家剛被人拐走的小公子。”

“知府家的公子?”陸洵驚訝,而一旁的陸承宗和陸承璋聞言也都湊了過來。

陸承驍還在看信,一邊點頭道:“嗯,這位新知府有些來頭,是京裏下來的,家中有爵,叔父是吏部侍郎,吏部掌官員考評,存煦說因著這事,他爹這一任滿後約莫能往上升一升了。”

陸承驍找到柳漁後就給楊存煦去了信說了情況,楊存煦這一封卻是來道謝的,因送人去洪都府耽擱了些日子,所以信今日才到,直說是托了陸承驍的福。

陸洵沒想到兒子去找柳漁,竟找出一份人情來了,還是個朝廷官員的人情,同知,他們安宜縣縣令是七品,袁州同知,少說也得是從六品吧?

常言說朝中有人好做官,為商一道其實也是一樣,生意人最是講究個和氣生財,也極看重人情關系的維護,哪怕陸家這樣的小布鋪,可能壓根就用不上這個所謂的人情,然而能結交上這樣的人物也讓陸洵心中極是高興,越發覺得四年前送兒子去袁州書院讀書是再對不過的一件事情。

陸承驍因與楊存煦交情甚厚,倒沒什麽,只是能有這麽一個意外的收獲也頗高興,當下回屋給楊存煦回信去了。

夜裏,陸承璋夫妻二人就晚間這件事又聊了幾句,陸承璋話裏話外皆是可惜,“我這個三弟,生得是我們弟兄三個裏頭最好的,他運道也好,那年救了李家世叔得以去袁州書院讀書四年,同窗裏要麽像王家那樣的大戶、要麽衙內,往後說不好還有科舉進士入朝為官的,偏偏他還就死心眼看上個村裏姑娘了。”

想到傍晚八寶拎下騾車來的那些東西,陸承璋是真想不通,那李雲璧明顯就是對他這弟弟有意思,偏他冷冷淡淡多一句話都沒有。

周瓊英雖聽到什麽同知之類的也眼饞,可對於陸承驍要娶個鄉下姑娘她倒覺得挺好,妯娌裏頭大嫂是鄉下小戶人家的女兒,這位三弟妹要是也是這般出身,那就數她出身最好,周瓊英面上不說,心裏挺樂見其成。

~

柳漁可不知道陸家還有這麽兩個人物,陸承驍果然如他所說,後邊幾日再沒往柳家去了,而衛氏不需再下地後,柳漁白天的時間就全放在了做夏衣上。

有心要讓衛氏眼前一亮,也不拿到外邊做,只在自己的西廂忙碌,而衛氏也知她小心思,只要柳漁沒有點燈熬油去做針線,就都由她。

柳漁給自己做的這一身衣裳,因著外層用的寶藍色妝花羅,本身就自帶花色,不需要再繡什麽,倒完成得快,耗時三天,實際上除去中間陸承驍來的那天,柳漁做這身衣裳正兒八經只用了兩天。

衣裳做成了,她卻並不穿出去,只是自己在屋中試穿了一回,就收進了箱子裏,而後又進了西廂次間琢磨起下一件來。

再有十來日就是端午,柳漁原就有計劃要給衛氏做一身夏衣的,又有那日陸承驍說他端午前會過來,柳漁想著以陸承驍的性子,屆時怕是會攜了節禮來,回禮是有大伯娘安排,但柳漁惦著陸家人收留了葛安兄妹二人一事,加之陳氏這番給的布料委實多,細布不說,只說那幾匹絹羅,就值好幾兩銀子了,逢到端午,她想著總歸自己做些什麽讓陸承驍帶回才是道理。

自然,她沒有陸承驍那般不懼調侃,可不敢給陳氏做衣裳,思來想去,只有陸霜與她一般年紀,姑娘家往來正常,反倒是給陸霜送一身衣裳更為合適,尺寸也不需要煩惱,那日瞧著陸霜身量與她極接近,比照著自己的來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