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4/8頁)

配色他暫時沒教,說明艷也是一種風格,他看存銀的設計稿,喜歡繁美的繡樣圖紋,跟他用色很搭,要他把技巧練好再去上色,“不然圖紙都毀了。”

到雲程這裏沒什麽好說的,雲程底子好,有從前的功底在,練習出問題,他自己都會思考調整。

大舅舅教的東西,他有認真對待,存銀練習他就練,沒有跟初時啟蒙學字似的,越往後越懈怠。

教學結束,他們說了下開業的事,就能告辭離開。

今天行程安排得滿,回家前,還去鋪子裏看了一圈兒,確認各處都沒問題,叫於掌櫃收上來的頭繩頭花也都系好了漂亮的結在籃子裏裝著,只等著送。

回家再改寫廣告詞,存銀在家裏練著說了幾段。

主要是怕請來的人怯場,他到時還能自己上。

雲程說:“其實最好的人選就是你,你機靈,能哄人,到時遇見突發狀況,你都能應付。”

存銀看那幾人也不錯,“你還記得玉香姐姐嗎?大戶人家出來的丫鬟,應當不差。”

從正月十七開始,程家給他們幫忙的四個人就搬到家裏客房住。

兩個丫鬟叫玉蓉玉珠,小廝叫蘇葉蘇木。

聽起來跟溫故知新有區別,雲程問平枝姑姑,平枝姑姑說各房取名差別大,丫鬟們都是大夫人那邊帶,玉字頭。

小廝各房都有,大公子就愛勤學好問、溫故知新這個調調,小公子是去太醫署待過數年的,取名就愛取藥名。

雲程還頭一次知道這個,“溫故他們是文瑞表哥院裏的人?”

平枝姑姑點頭,“新來的兩個小廝應該是文傑院裏挑的。”

存銀就不計較人是哪裏來的,把稿子給他們熟悉。

台本其實很簡單,就那麽幾句話,表演起來需要點演技,太端著就不行。

頭一天,四人都很端著,還時不時會笑場。

第二天好了些,都能放開了演。

第三天,存銀就帶他們去鋪子裏,跟大夥兒演。

跟培訓班開課前一樣,講師上台前,先跟自家人演。

到了地方第一場不太好,存銀上去給人做了個示範,一早上幾輪下來,他們才找到感覺。

為了測試成果,不在開業這天怯場,回家路上,存銀挑了個空地停馬車,叫他們下來實戰一回。

到底是特地挑出來的人,真到份上,沒帶怕的。

臨時改動的廣告,有借用很普遍的素材。

考棚小,很多書生體質弱,久坐不動根本受不了,晚上還要住裏邊,取暖保暖就很重要。

雲程有《趕考路》的底子,這個改動版的內容,是偏向嘮嗑說家常。

像演小品一樣,玉珠說家裏郎君上一回考試凍病,頂好的苗子,冷得寫字都歪歪扭扭,可憐試卷都沒送到考官案前,白跑了一趟。

今年買了身好棉衣,穿著去模擬考場好幾回,穩穩當當的,晚上都能脫了棉衣當被子蓋。

玉蓉笑:“那白天穿著,不就跟穿著被子在身上一樣嗎?”

她很意動,忙問是什麽衣裳,在哪裏買的,“一定很貴吧?”

玉珠說不貴,比了個數,玉蓉更是心動。

兩小廝演書生,經過時都搖頭,說是吹的吧。

聊幾句拌起嘴來,玉珠不服氣,從包袱裏拿了新衣出來,“你們試試,要說不暖和,這衣服我白送了!”

這玩得大,圍攏過來的百姓都在起哄,“試試啊,快試試!”

衣服試穿上了,就開始誇誇。

玉蓉誇外形,是現代進服裝店就會感受到的待遇,從身材到氣質,還有衣服版型、布料做工,全方位誇誇。

又催著人說暖和不暖和,蘇葉站原地捂著衣領,叫人別催。

再等一會兒,有百姓叫他趕緊說話,“試個衣服怎麽這麽磨嘰!”

蘇木也著急,把他手一抓,才發現都熱乎乎的,“原來你是暖得舍不得脫!”

到這裏,這場戲就差不多演完了。

後頭的內容是即興發揮,旁邊有本地百姓問是不是真的很暖和。

蘇葉脫了外衣,自己的夾襖上還有熱意。

本地百姓是常年過嚴冬的人,衣服厚不厚實好不好,他們出手一摸就知道。

外邊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是添頭,主要得保暖。

有一個人說好,旁邊的人再看看,就差不多。

玉珠要去拿衣服,“我還要拿回去送人的!”

這之後就是“托兒戰術”,蘇葉說他要買,玉珠不賣,兩邊把話一對,就說了個“第一裁縫鋪”的名字。

附近百姓都沒聽說過,再問地方,才知道是明天才開的新鋪子。

這就有人挑刺了,“新開的,你怎麽就買了衣服給你家郎君穿?”

玉珠微仰著下巴,“我二叔幹活好,知道我郎君今年要下場考,跟老板央來了兩件襖。”

這裏演完,他們就說要回家,往前走了兩條街,看見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