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小日常(第2/4頁)

美女好懂,“帥哥”她說的很生疏,雲程就說是俊男美女,“長得好看,膽子大,嘴皮子能說,打算請他們穿著衣服在門口給人看的。”

這事情不好明著貼紙招工,幾人商量著,從家裏丫鬟小廝裏挑,到時直接送人過去,等到聲勢有了,再說他們家招人,就好一些。

這事說完,雲程心裏石頭就落地。

虞氏給他遞來一張紙,上面寫著日子,“請人算過的,這些日子祭拜最好,不會沖撞了祖先,二十八那天又尤其好,祖先還會保佑你們。”

這就要到月底時了,太久了。

遷墳過後,雲程一直是祭拜牌位,來京都不能立刻去祭拜爹娘已經不合適。

再為個虛無縹緲的祖宗保佑往後拖延,到時天氣更冷,再下幾場大雪,這得拖到明年去。

而且葉存山姓葉,沒上程家的族譜,有老葉家的祖先保佑就夠了,做人不能太貪心。

雲程選了最近的一天,十一月初九。

今天過來,最主要的就這三件事,談妥以後就都是家常。

家常話一開口,各自避開親事不提,圍著小孩兒來。

文瑞文浩兩位表哥前後腳成親,文瑞表哥先有兒子,是個小哥兒,孕痣像雲程,眼尾有一抹紅。

因程太師的弟弟有悲劇發生,孩子才一歲,家裏就開始發愁。

愁教育問題,想正常教他讀書識字明事理,又怕他書讀多了,不能科舉當官實現抱負而心有郁郁。

不教又不可能,教個半吊子,就是故意把孩子養廢,文瑞第一個不同意。

虞氏嘆氣:“愁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雲程就明白過來了,虞氏這皺紋多出來,不全是因為文傑的親事,還有愁小孫子的。

這個他有經驗,他從前愁過圓圓膚色,全程焦慮過來,掉了很多次眼淚,現在能說幾句。

說的是葉存山那一套,有些無法更改的事,他們做大人沒轍,只能盡所能從另一方面彌補。

要孩子心態好,樂觀、豁達,遇事能抗,不脆弱走極端,往這個方向養,到大了,能少一些擔憂。

“而且人各有志,也不是所有有才之人都想入朝為官的。我那話本鋪子裏就有個書生,才識高,天賦好,教他的先生都誇,但他沒有當官的念頭,就想過好自己的日子。”

這是元墨。

要安慰人,就講講元墨跟柳小田的事兒。

這對夫夫吃過苦,現在是苦盡甘來。

普通百姓一生都在一處過,祖上幾輩不挪窩,沒他倆這樣奔波還越來越好的。

雲程有寫作功底,說起來跟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的平淡調調裏,滿是生活痕跡與溫情。

聽完後,虞氏說,“我看川哥兒是有點懶,不愛動,明明他爹娘都是閑不住的人……”

不管怎樣,有個方向,她知道後頭該怎麽做,要怎麽引導,心情舒快了些。

冬日天黑得早,圓圓坐榻上玩,暖和了就直打盹兒。

雲程往外看看,覺著差不多了,就說他們今天先回去,改天再來。

虞氏差人去書房那邊看看,葉存山正跟程太師聊賑災的事。

說的是雪災,今年十一月就已經下了兩場雪,京都繼續北上還有兩座城,推算著不會好。

各地消息沒有京都快,本地學子能聽說點消息,各家長輩都在想法子搜羅雪災應該怎麽辦。

救人送糧送棉衣,蓋棚子,煮姜湯,還要加強防衛,這都是最基礎的。

隨便扒拉一個書生,都會這樣說。

葉存山沒有過賑災經驗,也沒親自看過,目前已有的理論,是彭先生教的,還有京都送去的各類資料做參考,而總結出來的。

基於這上面的改進,則是有跟雲程商討。

雲程比他還紙上談兵,幸而現代有網絡就能知天下事,祖國在賑災上的行動力跟凝聚力都很強,軍鈺唏民團結,各方面新聞跟科普都有宣傳到位,實操暫且不論,夫夫倆結合古今賑災特點,排除部分設備後,再根據現有條件調整,這些從前看了,會謹慎回答的東西,葉存山已經能脫稿跟人深入探討。

今天聊完,程太師看葉存山的眼神都柔和許多,“這幾年有下苦功。”

沒拿著現成的東西直接背。

他說著看向程礪鋒,“你回頭說說文浩,叫文浩跟存山多聊聊這方面的東西。”

程文浩在國子監讀書,今年要科舉的。

時事相關的東西,他比葉存山了解得多,但思考沒這麽深,兩人能互補。

如今的科舉題目裏,實事政務寫在卷面上的,主要是就這件事展開議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更深入的東西,落卷面上,某些考官為了謹慎,即使欣賞,也要把成績往下壓。

但科舉考試,有被考官面試的可能,不論是交卷時,還是出結果後,特別是殿試時,更是有機會與天子對話,在能有漂亮答卷的基礎上,還能有思想深度,有經過深思熟慮後,各方面都想清楚,仔細討論後可實行的對策,就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