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2/5頁)

宅子大,耳房多。自家人各有各的房間,平枝姑姑他們也能住下。

裏面家具擺設一應俱全,炕都通好燒好,院裏打了水井,廚房裏米面都有,幹柴堆在墻角,碼得齊齊整整,旁邊小柴房裏,就只放了蜂窩煤。

這房子是虞氏來看過,叫人布置修整的,跟程文傑說過,他現在就是轉述,“家裏要是人多 ,住不開,就把耳房打通,做大通鋪,能多睡很多人。”

這是不買新宅子的情況,要買大的,就不用這麽辦。

雲程留程文傑在家裏吃飯,存銀放下東西就去廚房準備。

“我們今天才到,在船上待了十多天,身上都悶出味兒來了。孩子累,需要休息,存山還沒回來,我們明天再登門拜訪。”

程文傑知道的,他跟雲程說:“我娘都準備了,明天到家裏吃中飯,完事後敘舊聊聊,挑個好日子去祭拜姑姑跟姑父。”

雲程有點詫異,“祭拜爹娘,不是直接去嗎?還要挑日子?”

程文傑說要挑,“不管你們祭拜誰,這是要開祖墳的,日子挑好了,不算打擾先人。”

雲程:“……”

葬入祖墳,還有這麻煩事呢。

家裏東西由平枝姑姑他們負責,搬到各自的房間,順帶收拾,書房那頭雲程要親自看著點。

書架跟太師府大書房的書架類似,實木架子,開了很多格子間,木頭寬度大,整體很厚實。

這間宅子的大小有限,開出來的書房大小也有限,就貼著墻根,做了兩面書架。

書桌也大,另外放了雲程信件裏多次強推的長沙發,配長茶幾,裏面再無其他。

雲程把書往外拿,照著編好的目錄往書架裏擺的時候,程文傑看兩回,就跟著一起,“我爹的書架也這麽擺的,我還給他整理過。”

雲程問他最近學業如何,“你要監考,總要自己肚子裏有貨,才能服眾吧?”

程文傑搖頭,“不需要,他們看中的是我爹跟我爺爺會出題。我大哥偶爾也會出題,我爹有空還會抽閱卷子,那些書生們就來得更勤快了。上回爺爺休沐,我硬磨著他跟我去了一趟考場,給大家講了兩篇文章,有一道題是選自《詩經》,他也寫了一篇文章,我叫人謄錄好了,回頭給哥夫看看。”

這些都是一手資源,當朝太師答科舉題目,多少人搶著要看。

當時是模擬考場內,臨時即興作的文章,記性好的,當時能記下,回頭默下來。

記性差的,現場聽完還得找人要。

趕上了鄉試年,學生們都沒平時的大方,這篇文章的流傳度不廣。

程文傑還笑,“杜家書齋來人找我了,叫我去問問爺爺,願不願意大方一點,把文章給天下學子都看看。”

問到他跟前,他能拒絕嗎?

還好年底瑣碎事情多,他說再去收集幾篇,給他爺爺也出一本小書,暫時糊弄過去了。

“咱們自家人都沒看呢,他們急什麽。”

書房沒收拾完,存銀就來叫他們吃飯。

廚房的灶有兩個鍋,還配了小爐子。

他在爐子上煮了湯,一口鐵鍋煮飯,一口炒菜,有廚娘打下手,四菜一湯上桌沒廢多少工夫。

兩地一直有通信,存銀跟柳小田學做飯的手藝,雲程在信裏說過,程文傑吃過感覺挺好,說他在京都開個酒樓也不錯。

存銀不要這個,“我拿這手藝去開酒樓,那我還是小老板嗎,那不就是後廚的大師傅,成天在後頭顛勺,累得慌。”

說白了,開酒樓,不需要老板會做飯,他請大師傅就好了。

程文傑說京都這邊,開個酒樓要比裁縫鋪子好,“這地方跟府城不一樣,我妹妹,買個首飾,不說這首飾花了多少銀子,是時興的樣式,要說是金玉首飾鋪裏買的。我娘,叫人來做衣裳,不說料子不說花樣,要說是某某裁縫鋪做的。”

買首飾,金玉首飾鋪一家獨大。

做衣服,就三家風光。

存銀看雲程,雲程給程文傑說,“咱們在府城那邊,出去下館子,吃個飯,不說吃了什麽什麽菜,要說去了某某酒館吃,說一個第一樓,旁邊人都要過來圍著聽他吹牛。”

程文傑聽著笑,不繼續勸說,“我大哥已經看好鋪面了,京都鋪面賣得快,我家先買下來,暫時是在搭著賣其他鋪子裏的貨物,你們來了,忙完後就去看看,合適的話就把地契拿去。”

這事到明天上門拜訪後,再詳談。

飯後程文傑沒留下叨擾,給他們時間收拾東西,自己先回家,給家裏說說情況。

廚房在燒熱水,雲程叫奶娘過來,待會兒先給圓圓洗,叫冬桃隨後,兩個小孩子先收拾了烤頭發,大人就再等等。

這裏洗澡間是在後院主宅的側面,洗完出來是在屋子裏走,不像府城那邊,出了耳房,還要在風裏吹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