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第2/4頁)

雲程問年糕怎麽弄,“要泡米自家做嗎?”

這就不用,今年家裏事多,有那麽幾樣簡單的,一起弄弄是個年味,其他從簡。

葉存山:“有年糕鋪子,咱們多給錢,叫他們家把蒸好的米給幾碗,捶打好要印模的年糕給一盆,咱們吃點加糖的米,一起印模就好。”

說著,他想起來一件事,“今年有同窗約著去寺廟祈福,我婉拒了,年間咱們自家去吧。”

存銀去過寺廟,給葉大求平安符時去的,他說香火很旺盛,過年肯定人多,“我上回去,沒經驗,人家捐香火錢的,除卻銀子銀票,還要有經書,手抄本或者刻印本都行,放在寺廟裏供奉,以後還有別的香客買,這也是香火錢了。”

有些財主錢多,會捐金身,他們家就不比了。

經書他們家沒人看,鋪子裏更沒有。

第二天一早,雲程去話本鋪子上班,順道跟金掌櫃說,要他叫個夥計去相熟的書齋買經書,“寺廟捐贈用,你看著買,我一家人都去,也不知道買多少合適,但要精美些的,別買糙的。”

柳文柏一聽就樂了,“這還找金掌櫃做什麽?找我啊。”

雲程就想起來,柳文柏家的門臉房是在賣書賣毛衣。

“你家還賣經書啊?”

柳文柏說他請了好幾家書齋的夥計喝酒,經過多家打聽確定下來的,“別的話本難說,很多人都不買,有那閑錢,他們寧願去茶樓酒館坐一下午,橫豎一本書,聽人說個幾次,也是他看完了,還能有吃有喝,有人給他說,都不用自己看的。”

但經書就不一樣了,都想圖家裏順遂平安。

家裏有點事,就想去燒香拜佛。

香火錢就那麽點銅板,拿出去不好看,經書就是首選。

一年四季都有得賣,過年時賣得尤其多,“府城人是比咱們鄉下人講究,他們祭祖都要用經書。”

雲程被他叭叭叭說一堆,也不介意,就當長見識積累素材了,轉頭跟金掌櫃說不用去問了,他問柳文柏,“我一家人都去,買多少本合適?”

柳文柏:“一般都是十本二十本的湊整就行,你們一家是不是平時不去寺廟的?葉存山要下場考才去?”

雲程心虛的摸了摸鼻子,“那我們家買一百本或兩百本?”

柳文柏:“那也不用這麽多,一家四口,一人十本就行,湊個四十本。”

都拜佛了,雲程就迷信一下,嫌棄四這個數字不好。

八十八是不用湊,不缺錢。

“不然六十六本吧,六六大順。”

正說著,穆輝帶著他的稿子來鋪子裏。

臉色蒼白,眼袋大,一看就是整晚沒睡好。

雲程都嚇了一跳,“你怎麽這樣了?”

穆輝看一眼柳文柏,柳文柏微微搖頭,穆輝就知道柳文柏沒跟雲程講,他就自己開口,說著話,把幾冊稿子都推到雲程手邊。

一米七八的個子,站桌邊垂頭喪氣,看著都讓人心裏不落忍。

雲程叫他自己拿凳子坐,“我看完要一陣,你先坐。”

穆輝是幾人裏,寫作水平最不穩定的,勝在進取心強,願意改,看見機會敢抓敢嘗試,也有魄力去幹。

仵作破案題材的話本,對他來說難度很高,同樣的,對讀者來說是沒見過的類型,邏輯上漏洞不多,可以忍受一些別的缺點。

對待他的稿子,雲程審稿重點就在劇情邏輯鏈上,其他人設情節表現得浮誇一點,只要沒崩得過分,他都能接受。

第一冊的初稿,是手把手帶出來的,沒什麽問題。

第二冊開始,就是自己推出大綱,填充細綱,雲程還教他們畫了魚骨圖跟因果關系圖,用來記錄線索跟時間線。內容填充還不錯。

第三冊是在培訓班期間寫的,很明顯有了思路對沖。即當場就把學到的東西用在了自己的話本中,導致有了割裂感。

雲程合書看封皮,上面有標注“一版初稿”字樣,桌上下一本就是“二版廢稿”,往下才是“三版正文”。

難怪這麽厚一摞。

有廢稿在,怕線索記混,雲程拿了紙筆簡要記錄。

這三冊看完,才到穆輝說想重寫的第四冊。

書多,耗時長,這都到了飯點,雲程看穆輝這搖搖欲墜的樣子,是等不及了,就跟他說:“我覺得也是重寫,朝前改動的話,你耗時會比重寫更久。”

而且線索多次打亂重組,也會讓他的記憶混亂。

導致他寫錯的原因,是第三冊的三個版本,寫多了,就亂了,忘記哪些東西自己寫過,哪些東西沒寫過。

還在寫後一冊的時候,拿錯了參考書籍,導致開篇錯,步步錯。

按道理來說,有大綱跟幾個思維導圖支撐,不該出現這種問題的。

穆輝還很信任雲程,知道自己駕馭不了這麽難的題材,又是寫長篇,每一步都是按照雲程的要求來,多方印證,在人設跟線索都有單獨標注的時候,有誤差就能立刻比對,不該出現整本都寫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