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3/7頁)

有相熟好友作伴,這事業才能幹得起勁,人也有精神。

橫豎這鋪面背後有太師府跟將軍府,一般人不敢來找麻煩。

葉存山說:“你不會培養接班人?你怎麽來府城的?”

柳文柏是一本《神女伏妖錄》小爆以後,掙了銀子,被杜知秋一封介紹信送到府城的。

他腦子不笨,聽懂暗示了,只要他表現好,往後還有去京都的機會。

他看向元墨,葉存山叫他別看,“元墨家是個兒子,他不想比兒子差,就得往上考。”

元墨:“我其實考個秀才就夠了……”

杜知春都笑了,“回頭別人問,這寫出了《狀元》的才子科舉出仕沒有,你兒子自豪的跟人說‘我爹是秀才’!”

元墨抹了把臉。

不過是出來吃頓燒烤,怎麽跟就上了賊船一樣。

他問葉存山:“這事程哥兒知道嗎?別是你醉酒了瞎說,到時他要收拾爛攤子,咱們兩家也白忙活。”

葉存山說雲程有計劃,“總之你們別不惦記。”

也是知道安家費貴,他跟人說他們家的計劃,“走了就把房子賣了,又不是砸手裏。”

這樣算,安家費會少很多,這幾年還能攢銀子。

話趕話的,事關一家的大事,元墨跟柳文柏都說回家要跟夫郎商量,沒給準話。

反正這都早著,這兩年肯定不可能。

只是從現在開始培養人,是剛剛好的。

都只有一天假期,湊一塊兒沒有不說學習工作的理。

柳文柏問元墨最近訓練怎麽樣,“怎麽沒見你往鋪子裏送故事線?都被否了?”

元墨說都在家裏放著,“我要再看看的。”

他有底子在,第一本鹹魚沒有人指點,就無修改過稿,連載四冊帶動一個題材。

再往後寫的都是長篇連載,《狀元》不必多說,期間兩本萌寶文也是火遍大江南北。

第一期培訓的東西,對他而言,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梳理個人寫作體系。

雲程熟悉他的寫作風格,在故事線這塊兒沒卡特別死,對標的是成熟的商業文作者,拿到老梗也能因筆力,對全文節奏和人設的掌控度讓故事變得精彩好看。

而他需要把這份精彩的點擴大,簡要而言,濃縮出精華,要試稿的書生能看懂。

元墨還挺有自知之明的,他那東西,自己寫沒問題,其他人不太行,因為不能默契會意。

柳文柏摸摸下巴,問他難不難,“我這要寫完交稿了,馬上要跟你一塊兒訓了。”

元墨說有點,“訓練的時候覺得不如我自己寫算了。”

柳文柏:“……”

他立刻懂了。

自己是能寫,可是自己寫,鋪子裏的產出就低了。

參考雲程的情況,他每本自己寫,都能掙不少銀子,但絕對沒有現在一批書生幫他寫稿子來錢快。

所以寫大綱的能力還是要鍛煉一下,方便鋪子長久穩定的發展。

培訓班開啟之前,雲程還跟主要核心成員開過會,說話本鋪子的發展規劃。

開鋪子裏的理由不累述,當時就延續了故事線試稿模式。

有培訓班以後,能生產流水線故事的書生最次也會倍增,到時他們鋪子裏的獨創性會占很大的優勢。

特別是層層審稿的模式,出來精品稿件,每一層編輯都有獎金,稿子到雲程桌上時,都經過多方考驗,再被他控全文走向,整體都很穩,這是其他書齋書局無法提供的東西。

這一步,抓量又抓質,會讓話本鋪子一直穩定的出現在大眾視野,名聲打響以後慢慢沉澱。

在短篇文稿的出新上,有參考正常寫作的節奏——當大部分讀者,甚至是普通路人,對他們話本鋪子的討論度慢慢趨於平緩時,他們就會出來一期“王炸”話本。

早期作品不提,最近的就有新媒體風格的虐文,十分養胃。

一般人還學不來那味兒,目前是他們鋪子獨家發布。

沒有同類型的文,只能眼巴巴的等。

說來還有個趣事,原本話本鋪子留地址,是為了提供交筆友的機會,可以刊登上去,以文會友。結果這還成了收稿渠道跟催更渠道。

許多信件寄來,都是給他們鋪子收的。

雲程參考了現代回復讀者的功能,古代沒實時評論區,全部登上去不現實,所以會挑選一部分作為官方回應,這得作者本人寫。

目前初試行,反饋要等外地讀者信件,效果要等。

話歸正題,這是目前的穩定經營路線,其中還有鋪子的特色贈品,每一本話本,都會隨書附贈小情節的連環畫。

還有目前市面上都無人可跟風喝湯的連環畫冊,以及雲程試運行的隨書附贈連環畫連載篇章。

不做改變,他們都穩穩當當有事可做。

但雲程是要有改變的。

培訓班一期結束後,答疑手冊緊跟著整理校對,再刻印出版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