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4/5頁)

這種風格會給他很大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怕的是這心態不知不覺中膨脹起來。

畢竟他比別人都要少讀幾年書,農家子出身,稍稍跟同窗聊一聊,就知道自己跑在了很多人前頭。

這種膨脹,不一定會體現在在平時的言行舉止裏,甚至文章風格上也不會特別突出。

但一切都有跡可循,總會在他的觀點裏露出蛛絲馬跡。

府城的主考官能被糊弄過去,京都也能嗎?

以後進了殿試,還能在聖上面前掩藏?

要麽都說文人心眼多,都是舞文弄墨的人,浮躁跟傲慢,真被感覺到了,通篇文章都有待商榷。

而葉存山本身並不懼怕考試,一般的模擬考場對他無用,彭先生能想出這法子針對他搞個突擊考核,也是不容易。

雲程不關心其他,就想知道上回元墨說他實際沒從框架裏走出去,是不是真的,“這個嚴重嗎?”

葉存山正要說這個,“府學裏空閑時間不多,我跟元墨不在一處讀書,等明天碰見了,要順便跟他說說,他聽了,也許有啟發。”

現在不能賣關子,得先讓家裏人聽個爽。

心態突擊這裏,葉存山有驚無險通過考驗,引以為戒,往後戒驕戒躁,腳踏實地就好。

學識跟作文章這裏,彭先生有旁的解釋。

“說我們只要是在考科舉,我就永遠不可能脫離前輩們文章的套路格式,因為科舉文章本身就有格式,我太另類,還得適得其反。”

“關鍵就在於,每一行每一段,通篇文章就數百個字,引用經典就那麽些句式的情況下,我能表達出我的意思,還能讓主考官眼前一亮。”

雲程點點頭,自動翻譯。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作者本人圍繞著這個主題把中心思想表達出來,引用好詞好句與主旋律的句子或者人物事件來突出,這一步達成,作文可以拿到及格分。

要想優秀,得有明確的個人風格,不能平平無奇,不然給人的感覺就是:這篇文章沒有扣分點,各處基礎分拿滿,剛好及格,但加分項一個沒達成,導致分數不能再高。

他是個作文小菜雞,此時此刻,就突然想起來從前上網課時,某位老師對他的點評。

那時雲程就是拿基礎分的典型,他能在固定字數有模板似的寫作文,實際加分項一個也沒。

有很長一段時間雲程都不懂,後來開始寫作,他就懂了。

所謂個人風格,還有除文風之外的東西。

還挺玄乎。

他跟葉存山說這個,葉存山聽著眼裏含笑,“是這樣,從前補閱讀量,聽講學擴展眼界與學識度的東西,就都到時候用上了。”

他能提取精華,化為己用,加分項就一個個的點滿。

存銀似懂非懂,問道:“那這個是不是彭先生說羅旭哥的,以後能不能出來就看悟性的地方?”

套路用到極致,基礎分會很穩定,除非科舉改革。

突破出來,就難。

這事葉存山打算來年看羅旭的決定跟狀態再說。

每個人學習方式都不同,他這不需要胡蘿蔔吊在前頭,也知道往前走。

但羅旭是那種,需要看見小階段目標的人。

童生到秀才的目標就很明確,一場考試定生死,考試還有明確指向,可以專項訓練。

到府城以後,準備鄉試,各方面不足暴露,補了這裏漏了那裏,還是三年一屆,他失去了短期目標感,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一樣,加上身邊人做對比,有落差感,走到今天這一步,還挺正常。

雲程睨他一眼,“你老說他正常,那我就看他不正常,正常人誰不知道科舉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他從前在蔚縣時心態就很好,考得好跟考不好會直說,尷尬不好意思也就那一陣,該學還得學,你看看現在。”

葉存山就笑,“那我不說他了。”

同為書生,從前還當過同窗,一起從窮疙瘩地方出來的,葉存山能理解羅旭。

站在家人角度上,對羅旭有不滿,也無可厚非。

兩地寄信麻煩,慶陽該是要等柳文柏家裏人來府城時,請他們幫忙捎帶信件。

恰好也在家裏待一陣,看看羅旭有沒有好轉,不急著回復。

這事就及時止住,不說了。

飯後早睡。

清早早起。

這次是四家一起去莊子裏玩,趕在冬天去,還能泡溫泉。

存銀學了一陣,可以騎著威風慢走。快走也行,他把韁繩拽緊就好。為了安全著想,沒人同意他騎馬去,威風就隨車自己跑。

車子租了四輛,一家一輛。

葉存山的騾子車專門拉酒菜跟配料用。

路上存銀要時不時要掀開簾子看看威風,不想威風跑得不見影。

多掀幾次簾子,就出來坐外頭。

葉存山側目瞧他一眼,說他出來找罪受,“外頭冷風吹著不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