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5頁)

雲程跟他聊天,他也有小孩兒天真樣,傻樂起來眼睛眯著,看得雲程心裏發軟。

他跟存銀說可以交筆友試試看。

“等《王家村》的尾聲畫完,我們最終定稿,開始印刷售賣以後,我會在上面發布邀請函,誠邀各地才子來居安府,教他們怎麽寫話本。也會試著在上面發布點征集筆友的信息,通過書齋做樞紐,與從未見過面的外地友人通信,互相體驗不同的風俗人情。這會有很大的驚喜,你永遠不知道給你寫信的人,是什麽性格、年紀,又是什麽家世背景、在什麽地方務工。”

這是雲程從前在雜質上看過的東西,總體而言,是要比古代方便的。

他以前也交過筆友,家裏有電腦以後,也會給人發郵件。

再後來就是各種沖浪了,沒往日的慢慢悠悠與當時忐忑等待的心情。

古代的話,就是另一種浪漫。

大概會演變成各地錢多多的學子,用來交友的一種方式。

也許京城會變成面基聖地,往後參加科舉時,結束後能跟筆友見面。

當然,也可能第一期就辦不下去,無疾而終。

存銀說為什麽要這樣寫,“熟人都不回信,陌生人還回啊?”

由於雲程沒看過陸瑛給存銀的信件,在他看來,存銀跟陸瑛也一直是有來有往的,斷也是人去了邊關不方便,就沒往這裏想。

當存銀是說的是靜河村的小夥伴,因為存銀去年寫了信回去,一封回信沒有收到。

靜河村現在不缺紙,以前的習慣也保留下來,沒誰家會去浪費,紙張還是會放到家裏保存起來。

存銀偶爾回憶一下,都腳趾摳地,覺得他的信件可能被人家放起來,以後要拿出來笑他。

雲程就說靜河村那邊寄信不方便,去蔚縣就要一陣,再從蔚縣碼頭找人捎帶。

來回四五天的路程,寄一次東西,一個月左右才能有個回音,有時要兩個月。

筆友的話會不一樣,可以廣撒網。

會選擇交筆友的人,不會怕這點麻煩。

到時還能給合作好的民驛打廣告,看看他們有沒意向開展送信業務。

存銀默了默,想想他確實挺愛在紙上碎碎念,就點頭,“那我到時試試吧。”

雲程摸摸他頭。

“現在都很少出門,多個法子交朋友,有人說說心裏話,有人給你分享生活,你就不覺得無趣了。”

存銀聽得眼睛都發亮。

雲程再說,可以用化名,這樣沒人知道是他寫的信。

存銀眼睛就更亮了。

他有好多話,不方便跟人說。

就想給遠在天邊的,以後一輩子都見不著,見了也不會深入交往的人說!

他交友詞都想好了!

互相交換秘密!

雲程還不知道他想法,不然就知道,存銀是想找個匿名樹洞,孩子果然有心事了。

路遠,圓圓看久了窗外就眼暈,站不住,倒雲程懷裏後,要蹭蹭找個舒服的窩睡覺。

她現在有點重,葉存山提前做好了準備,座位下的隔層裏,就是小床,圍欄不高,還是要大人注意看著。

把她放跟前,雲程怕車子顛簸,孩子直接飛出去,拿了軟布條給她系上安全帶。

圓圓乖乖的,還看著雲程吐泡泡。

小牙齒冒頭後,她很少吐泡泡了,雲程給她擦擦,她就又笑,看著是躺下後,恢復了點精神,不想睡覺了。

存銀很有經驗,伸手遮住她眼睛,再拿開,圓圓玩了會兒,就瞌睡了。

擺了小床,裏頭就擠。

照看孩子要辛苦點,雲程讓存銀去找葉存山玩,“你應該還沒從車夫視角看過路?讓你大哥慢一點,你坐他旁邊瞧瞧。”

存銀就側身,貼著車壁掀開簾子去找葉存山。

葉存山趕車很穩,速度不快。

看存銀出來,他就知道了,“圓圓睡著了?”

存銀點頭,沿著木欄邊坐下,學著葉存山的姿勢,把腿掉下面,是能隨時跳車的姿勢。

看著挺瀟灑的,實際沒一會兒就腿麻,他老老實實把腿縮好。

問葉存山,“大哥,這個山,跟靜河村的山,有什麽不同的啊?”

還要大嫂這樣喜歡,來了一次不夠,要來兩次。

還全家一起來。

葉存山說有人伺候,不用種地養豬。

存銀立刻懂了,不幹活的山,就是好山!

他們在路上時,杜家書齋新書上架開始銷售。

有相熟的商人過來問,想進貨,說他家不厚道,合作那麽多次,有新書了,也不給他們說一聲。

因每次來往都會花費許多人力物力,現在杜家書齋有了一個新法子,是找商人做代理。

比一般拿現貨書籍去賣要貴一些,也更有風險,成了也更掙錢。

是他們取代杜家書齋去外地銷售這一步,帶上部分話本跟雕版,到了外地後,再請人印刷售賣,最終掙多少,都是他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