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4/5頁)

葉存山就懂了,村裏有人想跟存銀談親事。

“還是小孩子就盯著,一看就心思不正,誰要他們。”

以前在村裏也有人說先定下,那時都在山村,各家都有看,都有挑揀,就還好。

到蔚縣後,有人再說,葉存山也覺得沒啥。

到府城了,這麽遠,再有人惦記,他不罵人都是好的。

算算,今年存銀十三。

確實是相看的年紀,一般會尋摸一年多。

有些想要多留一兩年,也是十四、十五就相看,等到歲數,再挑個良辰吉日,就嫁了。

他問葉大怎麽看,葉旺祖說他沒看法,“就鬧了書的事跟銀子的事,要他在這上頭拎不清,我這次過來也不逼你寫信了。”

葉存稍稍滿意,跟他說前陣子,也跟雲程聊過存銀的事。

葉旺祖聽到要把存銀留到十七、十八歲,就沒忍住皺眉,再聽雲程要給存銀置辦個裁縫鋪子,又眉頭舒展。

“有了鋪子傍身,多留一兩年也沒事。”

今年過年不回家,葉存山問他們會在府城歇幾天,他再看看是買些東西捎帶回家,還是直接給銀子。

信都寫了,東西上大方點沒啥。

雲程在本子上都有年禮的銀子備用,京都跟靜河村都要備禮。

葉旺祖說給銀子,“年禮差不多就那幾樣,你爺奶看得淡,愁的就是你成家生子,現在都要完成了,能寫信敘話就好。你後娘那邊不管,輪不到你孝順,所以我琢磨著,要麽給葉大買幾畝地,這地我掛你名下,還是算你的,說出去就是送給葉大的,吊著口氣,多活幾年。”

後頭這話就很冷血了。

因為父母去世,為人子的要丁憂守孝,科舉是不能參加的。

這跟雲程那時不同,雲程是白身,還是個哥兒,一般默認哥兒姐兒都要嫁人,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孝期不長。

葉存山應下,說要跟雲程商量。

葉旺祖沒多問,他跟雲程沒交流過幾次,了解不深,偏心葉存山這頭,也不會開口挑撥夫夫感情。

還要他記得讓存銀這兩天準備個貼心的禮,“手工做的,看手裏有沒有現成的毛衣、布鞋,要是沒有,就臨時買雙鞋子。”

他是哥兒,這裏心意到了差不多。

葉存山答應下來。

中午元墨夫夫倆回來,一行人又一起吃了飯。

元墨跟雲程說雙才子線的故事定稿了,書名就叫《狀元》,“書齋那邊讓我順便帶個話,問你還願不願意提供故事,找別的才子寫。”

若願意,雲程的編輯路就踏出第一步了。

雲程問是不是還要再試一次稿,元墨點頭,“還挺謹慎的,除卻《狀元》外,需要再有兩篇稿子,有小火的銷量,才會跟你簽契據。”

雲程風格明顯,大部分才子都習慣了文縐縐的寫作方式,一時難以調整,突然接他的故事線去擴寫,很難把控。

雲程再確定試稿時間,就說這些天會構思個故事出來,到時要家裏小廝送到書齋。

他關心柳小田的擺攤大業,柳小田說他今年可能就是搭著賣點小吃,主業不是這個。

十月中下旬就慢慢變冷,府城的氣候跟蔚縣相差不大,變冷開始,氣溫會驟降,沒有過渡期。

去年冬季,夫夫倆日子苦,在外擺攤給人寫信寫對聯的人是元墨,下雨下雪都支小攤,看起來坐一天不算累,但那種冷太難熬。

今年家裏好起來,安家費雖貴,但元墨還在掙錢,就不想柳小田出去吃這個苦頭。

柳小田說起時,臉上藏不住甜蜜。

不跟從前一樣,覺得家裏沒銀子,他就要出去,風裏來雨裏去,雙手凍得像肉包子。

下午時,是葉存山帶族兄弟去府城轉轉,存銀跟著一起。

元墨下午要再去杜家書齋一趟,雲程怕他是避嫌,柳小田給他解釋:“是杜家書齋還有事辦。”

杜家書齋有小院安排才子,一人一個單間,聽說就是個睡覺的地方,平時能去書房看書寫作。

書房就擺很多張桌子,大家都能去,要寫一起寫,有人對比,很有動力,能一寫寫一天。

雲程聽得頭皮發麻,這環境太過可怕。

書齋請元墨過去,因為他跟雲程不同,元墨是男人,是書生,是能再往上考秀才的童生。

他去男人堆裏比雲程合適,加上他有學識,寫的不是大白話文,同樣也有暢銷到京都的話本,就想要他去指點指點“同行”。

雲程懂了。

行業大佬去分享經驗。

家裏沒人,說完這些正事,柳小田就做了會兒思想準備,問雲程昨晚順不順利。

雲程立刻紅了臉。

柳小田看得直點頭,“我知道了。”

雲程臉更紅了。

柳小田直笑,“你這心思也太好猜了。”

雲程紅著臉跟他說,“主要是太突然,我昨天還以為你不好意思說這些話,要說我粗俗,沒想到你會毫無預兆的問我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