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4/7頁)

所以信件裏,也隱晦的問候了一下宋錦,看能不能再得些消息。

這封信寄出去時,葉存山給的回信也到了靜河村,給到了葉大手裏。

其實不用這麽久,是葉延收到信件後,想到葉大不識字,上次讓慶陽寫的信也不太友好,就問了葉根,得他點頭,葉延才拆開了看。

結果橫看豎看,還學話本裏寫的,泡水看,烤火看,都只有一個“哦”字。

這哪裏敢給葉大。

葉旺祖還嘀咕,“問候下爺奶也比這好。”

不過每個月都給銀子養老,是村裏獨一份的待遇,多少人羨慕眼饞呢,現在要說兒女孝順,都要按照這個標準來,他也不說什麽了。

葉延跟羅旭都去過府城,壓著信件時,是說要不商量著,編些家常話寫進去。

商量了幾天,在葉大日漸頻繁的催促下,他們決定不編了。

看葉大這態度,在外的三人過得好,他不舒服,過得差,他還會笑,就讓他憋著去吧。

葉大沒憋著,倒是鬧了一場。

說信件被人替換了,陰陽怪氣。

他最近都這樣,沒多少地種,孩子是陳金花帶,整日村裏轉悠,四處說風涼話,很討人嫌。

明明日子過得比別人家裏好,地少錢多,子嗣興旺,長子出息,長媳是太師親外孫,次子也被帶出去,以後有大造化。

兩個小兒子跟前頭兩個哥哥維系維系關系,以後眼看著也是要踏出鄉村的。

他偏偏能日漸消瘦,看起來跟外姓那幾個懶漢流氓一樣,皮包骨的。

打聽時,又得知葉存山給葉延與羅旭寄了書,不服氣。

仗著不識字撒潑,誰說都不好使,就要說那書是葉存山寄給他的,是給兩個小兒子的。

“親弟弟不給,給堂兄弟?”

沒人比他更閑了,鬧起來又煩又難纏,最後是葉延跟另外的族兄弟一起抄錄,除卻他們自用要看的,也多給了葉大一份。

給了葉大,葉大轉頭拿到了杜家書齋轉手要賣。

這手抄本,如果是書齋已經有的書,他們檢查字跡頁數,看看有沒有缺漏重復,抽檢翻閱,對比原書,沒問題就能留下。

沒有原書對比的手抄本,即使聽說過書名,他們也不要。

葉大就又生氣,非要原書。

葉根直接把他扔到祠堂罰跪,要他反思。

“眼看著地裏要秋收,各家都忙,給你講你不聽,你跪著跟祖先講吧,看他們會罰誰!”

葉大不知道是不是被罰了,回家病了一場。

因為生病能從造紙作坊多拿些銀子,他多拿了,兒子那頭就能少些分紅,這麽一想,苦湯藥他都品出了甜。

秋收後,村裏還要忙上一陣,要曬谷子,等著稱重交地稅。

葉延家裏現在有兩個哥哥幫襯,能讓葉延趁著沒入冬前,跑一趟府城。

族裏其他青壯沒多大膽識,葉根親兒子都只去過蔚縣,這次還要給雲程夫夫倆分紅的銀子,要他們看賬本,也好好說說家裏事,就讓葉旺祖一起出去。

兩人收拾上路,先在蔚縣紙鋪歇腳。

靜河紙鋪有好紙後,已經擠壓掉了姜氏紙鋪的生存空間。

前期跟著叫板,打過價格戰。靜河紙鋪後頭有個村落,靠山吃山,本職是種地,能耗得起。任由姜家怎麽鬧騰,紙鋪就穩當經營,並在後面,也把低價紙提高了品相,具體表現在,雖然還是差不多薄,但已經不那麽灰撲撲的,看久了不傷眼。

這樣一來,紙鋪在蔚縣就一家獨大,不是姜氏紙鋪能動了的。

葉旺祖說出發前,給葉存山再帶些紙過去。

給自家人用,他就大方,拿了三大箱。

當晚是去慶陽家吃飯,問問他們有沒有要捎帶的東西。

葉慶陽最近也被杜知秋問過要不要去府城。

因為《鹹魚書生》前面四冊雕版後,跟著印刷,兩冊一起走,第三冊出去,第四冊跟著發。

縣裏就會照著《贅婿》的銷售路,合集版會加圖冊。

《名場面集》沒有,元墨沒有這個概念,沒有雲程後世網絡發達時,大眾網友一起玩梗總結出來的精華,這點比較可惜。

杜知秋是要葉慶陽去府城當畫師。

葉慶陽都成親了,夫君都在蔚縣書院,他不可能走。

要等到羅旭再院試,就要一兩年。

羅旭還有點尷尬,“是我今年不爭氣。”

葉慶陽看得開,“你爭氣,就該是我拖後腿了,當時咱們沒銀子,我也沒畫這麽多美人圖。”

到府城就不一定有這機遇。

所以也是要葉延跟葉旺祖去府城後,看看房子價格,他們也要早做打算,能提前攢銀子。

然後就是,“元墨跟柳小田要去府城了,已經在收荏壭拾東西,也在找船,早先不知道你們要去,明天可以去問問,方便的話一起過去,路上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