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4頁)

直接給銀子,杜先生會不開心。

文房四寶裏,缺一個硯台。

他跟雲程現在的小家庭買不起好硯台,其他次一些的,價格也高。

再次一些的,就沒買的必要。

所幸杜先生不是那等愛計較的人,葉存山這禮看得過去。

前面兩場考試,他排名都在中遊。

今年這一考,他只覺得順利,預判也是這個成績,想著他提升的短板會跟考官喜好抹平,事實上並沒有。

宴請結束,葉存山也想請教杜先生這個問題。

杜先生說:“我喜歡按照院試常考的題目,給你們出截搭題。戴舉人是看過各地闈墨合集,他給的題目,勝過你自己盲目翻閱數十本書。你自己又肯下功夫苦練,讓你擴展眼界的書,你也看了背了。不負有心人罷了。”

葉存山是有些在意考官風格的事,杜先生說,“你知道當今天子勤政務實就夠了。”

葉存山就懂了。

考官喜好,能讓他某一場考試順利。

但天子喜好,能讓他一直順利。

杜先生長嘆一口氣,“我家知春就沒這心思,我明示又暗示,他就是不知道怎麽才能務實一點。”

杜知春出生富貴,即使是在蔚縣這個小地方,他出手都十分闊綽,說含著金湯匙出生都不為過。遠在邊遠小縣城,京都太爺也會惦念。

身邊讀書人沒他那等好資源,杜知春性格本也有幾分傲氣,這麽一襯托,他心無法沉下來也情有可原。

但不可否認的是,杜知春的品性很好。

這次得第二名,還能另辟蹊徑翹幾天孔雀尾巴,心態也十分好。

葉存山垂眸想想,問杜先生,“您舍得讓他下鄉吃幾天苦頭嗎?”

要務實,就要知道什麽東西是實。

葉存山出自山村,他會幹什麽活,不累述。

這些東西他理解簡單,全部都是為了生計。

而杜知春會講大道理,從聖人言論裏講,把這一個點放到很大。

民生無小事,放大也可以。

但放大以後,脫離民生本身,就不可以了。

葉存山不愛講大道理。

就跟之前要勸小虎讀書一樣,不用打不用逼,帶他去看看碼頭賣苦力的人怎麽過,書生又是怎麽過就行。

杜知春這問題也很簡單,他就是沒吃過苦,也不知道普通百姓人家,一般山村農民,都是怎麽過日子的。

那一塊田地,對他們意味著什麽。

天災人禍落下,上頭的政策改變,賦稅增多減少帶來的負擔,以及碰上一個壞官或者好官,這一縣百姓的日子差距。

聊到這個,杜先生就有了老父親的心態。

他是想送杜知春去一趟的,可他們家裏也有農莊,杜知春根本待不住。

杜先生說:“你給他寫個請柬,我拿給他,也許他願意赴約。”

去一天算一天。

不能有收獲就另說。

葉存山應下。

這件事後,杜先生給他列了兩頁紙的書單出來。

“若是以前,這書名我都不會告訴你,倒不是我藏私,就怕你去拼命掙錢買,不值當。現在你家夫郎掙錢厲害,府城那邊也有杜家書齋,我聽知秋說他跟你家夫郎合作不錯,到時你拿著這單子去書齋取書。”

兩頁紙上都有杜先生的私印,算是他本人替葉存山擔保的。

銀子不夠,可以先拿書。

以後有錢了,慢慢還。

這恩情下來,葉存山覺得沉重。

杜先生擺手,“往後在府城,也勞煩你們夫夫倆多看著點知春,他那個性格離開家裏容易吃虧。”

府城到底是親戚家,還是長輩家,他得收著尾巴。

另外也有一件事,是杜先生發現杜知春跟葉存山的攀比是良性的,這兩人品性他清楚,也願意他們交個朋友,這一路考過去,不出意外,今日同窗,以後同僚。

葉存山穩重,能照看一下。

話說得明白,葉存山才收下這份書單。

從杜家出來時,天色已經黑了。

雲程拎著小燈籠在小巷子裏等人,幾次探頭想出去尋他,都怕走岔路,兩人錯過。

見他回來了,才迎了上去,第一件事就是聞他身上有沒有酒味。

“好濃,你今天喝了多少酒?”

葉存山搖頭,“記不清,杜先生愛酒,我們請他吃飯時就喝了許多,後來我有問題想請教,私下去找他,陪著又喝了一場。”

聊天裏你來我往的,他已經盡量少喝了,但陪恩師,他自然要上酒倒酒。

一直給恩師倒,自己不喝,就顯得他沒誠意。

好在今天這酒不烈,葉存山回來沒露醉態。

雲程知道他今天要在外頭吃,晚飯自個兒吃了,他也已經洗漱完,現在給人準備熱水跟衣裳。

順便告訴葉存山:“存銀沒來,我去找他了,支支吾吾的,問了半天,才委屈兮兮的說想跟著咱倆,但是你先前給他安排好了活兒,我刺繡跟羊毛織品都優先教他,他心裏過意不去,覺得辜負了咱們還要拖累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