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2/4頁)

大年初一,清朝過春節。

歐羅巴人也得入鄉隨俗,哪怕不一同節慶,也要暫停做買賣。原因無他,十三行休假,洋人找誰交易?

這段時間,洋商與海員們都跟著放假。

他們不能進廣東城,就在船上或客棧中找樂子,都是玩上幾手撲克牌。

今年情況特別一些,英吉利與荷蘭商館落成,在正月初五揭牌入住。

誰說歐羅巴人不迷信,商人威廉為確保海上運輸安全進行,最終被胤禟說動找個道士去船上祈福。

哪怕嘴上說著上帝庇佑世人,但是威廉多多少少也覺得西方的神管不了東邊的事。

英吉利商館都要遵從清朝的黃道吉日開館,海船找個道士低調祈福又有什麽不行。

歸根到底,求一個心安。

威廉心裏忐忑也是有原因的,這回來拉貨的海船是第一次使用。

此處就要提到東印度公司。

歐洲到亞洲,期間必會途徑印度洋。

1600年,英國率先成立東印度公司。其後,1602年荷蘭也成立東印度公司。前者在印度設立了據點,後者在爪哇設立據點。

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得早,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打過荷蘭。

遠洋海貿利潤巨大,相互爭鬥也就成了必然,海上劫掠時有發生。不只兩個國家鬥,後來還有其他歐洲國家紛紛加入,比如法國。

說是公司,絕不是正兒八經做生意。正規做生意哪有搶劫賺錢,哪有殖民賺錢。

船上都是有火炮等武裝力量。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明朝末年在台灣就搞過殖民,後來被鄭成功給打走了。

武拂衣給算了算時間,那不遠也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聖經》裏面都寫了,“已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

因此,別看現在荷蘭、英吉利等洋商們在粵海關規規矩矩納稅做生意,只要清朝某天衰弱了,勢必會遭受入侵。

扯遠了,話說回來。

商人威廉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員。

或該說,這年頭從英格蘭來亞洲做生意的人,基本都是東印度公司的。

因為海上貿易最基本的是你得有一艘船。

海船從哪裏來?

造價不菲,小商人造不起船,那就要找能租船的組織。

東印度公司,全名實則為「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

顧名思義,威廉作為倫敦的商人可以去東印度公司搞船。

根據船只大小、租賃時間、貨物種類等等不同情況,租金不同。

或是出資買下船只所有權的部分股份,成為船東也能夠實際使用船只。

船從歐洲開到了印度,卻不一定會繼續開往大清。在亞洲海域,有些商人會選擇換一批體型較小的船。

較小的船從哪裏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洋有據點,這就是在當地給造的。

威廉以前與朋友合夥經商,從歐洲開大船到印度,再換小船到廣東。

別看租兩次,卻能節約成本。計算船只維修保養、船員傭金與日常開銷等等,分段租賃比長途租賃要劃算。

直至去年,合作經商的合約到期。

本來想是最後一次出海,當時沒料到珍珠粉化妝品橫空出世,更沒想到它賣得如此火爆。

但朋友不想繼續遠航,威廉獨自承租,他換了租賃船只的規格。也不在印度換船了,直接從倫敦開來廣州。

船也不是新船,威廉卻第一次用。

胤禟憑著過人的口才,說動威廉找道士搞一場船只祈福,因為到什麽廟就要燒什麽香。這就有了正月初一,胤禛、溫憲、茉雅琪三道士組合上船。

武拂衣肯定要同行。所謂給海船祈福是假,暗中觀察倫敦造的船才是真。

幾年前,她拆過一艘海船。

如今才知道那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造的亞洲海域貨船,而非歐洲制造的大貨船。

這要去觀察兩種船有哪些區別,而著重觀察一個要點——船上的武器裝備。

從歐洲來的海船,不論戰艦與商船都有大炮,誰叫歐羅巴諸國之間相互打劫是習慣操作了。

商人威廉怎麽會大方到敞開商船?

當然不只是迷信思想作祟,也是被胤禟給灌了迷湯。

胤禟許諾了珍珠粉化妝品三年獨家經營權,又透露以後想買高額船票。想搭乘威廉的船只去歐羅巴轉一轉,那麽必須了解船只是否安全。

從歐洲來亞洲的船是會搭載少量乘客,主要是富商與神父。

威廉有點詫異,從亞洲主動往歐洲去的有錢人很少見,但他還是沒有拒絕這筆買賣。

比起逛除夕花市,初一白天去刺探情報重要很多。是該早點回府,養精蓄銳。

胤禛對於所謂作法祈福,操作起來沒有壓力。

考察團一路行來,自從胤禟最先給介紹了為趙老爺子畫遺像的工作,就似打開一扇新世界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