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第2/4頁)

“吃得有點多,今天走回家,消消食。”

胤禟意興闌珊說著,而一步步距離八爺府越來越遠。

秋風落葉黃。

原來,真正決意遠離一個人是悄無聲息的。

沒有爭吵,不再計算過往得失。正因如此,也絕無回頭的可能。

接下來的幾個月不會有空閑讓他傷感。

且不談皇家理學院開學,更是要清理重整手下的產業,進行一批大換血。

上個月僅僅針對郭絡羅氏做出反應,是警告了所有手下不能再聽從八福晉的指令,如今意識到了要與胤禩切割開來。

整個過程肯定不會輕松,但下定決心去做的話也不必怕艱難。

早些年,康熙沒給半點支持而且還打壓他經商,也不是照樣讓他頂著壓力做出來了。

如今情況再糟糕也好過當初。

況且有心研究統一鑄幣的課題,不妨也趁此機會把地方上不夠一條心的管事與合作商給踢走。

人得忙一些。

忙起來,沒功夫悼念或是早就變質消失的兄弟情。

**

**

九月二十五,皇家理學院正式開始授課。

這要說一說,康熙最終沒有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決定學員名單。

九月初,他先放出了課程表。

每月上課二十四天,每次兩個半時辰,而中場休息一炷香時間。第一學期為時兩個半月,到春節前夕結課。

之所以先明確課程所需時間,因為采取了自願報名式決定首批學員名單。

簡單說來,生源分為兩部分。

一批是被要求參加摸底考的宗親勛貴子弟。

除了皇上特批獎勵雍郡王成績優異不必上課,也給其余人一次是否主動進修的選擇權。

遞折子向皇上寫明白為什麽不來。

因為公務繁忙、對數理格物著實沒有任何興趣等等,各種理由只要你敢寫就行。

選擇機會僅此一次。

現在不敢向皇上講實話,課程中發生早退、遲到、不認真完成功課等錯誤,是一定會被嚴厲懲罰的。

這批學生之外,還有面向民間的招生。

五月中旬摸底考結束後,朝廷就放出消息。

對數理有偏好的讀書人,通過州縣推舉作保上京,只要能通過八月下旬的測試就能一起入學。

每個州縣的名額有限制,因為地理交通的限制也會有人來不及趕到京城,只能等以後再有機會。

九月初,學生名單最終出爐。

參加過摸底考的學生,只有兩個人沒來。老大與太子都說手上政務多,無法保證按時按點上課。其余人也許有逃課的心,但沒那個膽量直接告訴皇上。

康熙對胤禔、胤礽的申請不置一詞地批準了。

另一方面,民間的考生卻比他預想得要多。哪怕早就預測到會有人願意來報考理學院,因為這是一條與京城權貴結交的道路,但意外地發現通過考試的人數挺多的。

俗話說得對,高手在民間。

而通過檢測的五十三位讀書人都有一個特點,在以往科舉中表現平平,八股文寫得不怎麽好。

或許,這就是術業有專攻。

康熙特意安排了一場加試,由他臨場出題並且當場進行閱卷。

經過加試,高分考生全數通過,說明此前他們的分數真實,不存在替考現象。

雖然學生總數超出預計,但加三十多張座椅毫無困難。

至於教材方面,由「五三山人」編寫。

康熙檢校後,發現這套書沒法在半個月內批量刊印。

因為活字印刷需要先有對應「字」的模板,而老四上呈的教材內容與以往的文言文全然不同,只能命人先進行手工抄書。

老四在教材中,摒棄了千年以來傳統數理書的大段文字描述,引入了簡潔易懂的符號與數字。

比如《數書九章》中的解答方式,“以少廣求之。以小斜冪並大斜冪,減中斜冪,余半之,自乘於上;以小斜冪乘大斜冪,減上,余四約之,為實;一為從隅;開平方,得積。”①

這一類的文字敘述解題,都可以用符號、字母、公式簡化代替。

符號與公式參考西洋書籍,但也有自我的創新。

因為一些符號在西洋書籍中被廣泛使用,但也有一些未曾在西洋達成共識。例如乘號的表達,德意志的萊布尼茨認為用「·」,而英吉利的奧屈特認為用「x」。

這些不確定的部分交由康熙做最終定奪。

皇上想要把所有符號都換成他喜歡的也行。

雍郡王僅僅提出一個核心思想,編寫教材是為讓更多人讀懂數理,所以便於理解最為重要。

康熙想搞創造,彰顯大清在數理符號上的發明,那也得遵守基本法,所創符號要形象易懂且便於區分,比如不能乘號與加號傻傻分不清楚。

一目了然不只是符號,還有對計數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