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3/5頁)

比起幅員遼闊的大清,島國面積小,幕府更易實現全國使用統一鑄造的錢幣。

慶長年間做到了,但在元祿年間又因為吏治腐敗而荒廢了,讓東瀛恰好成為了很好的研究材料。

去年在海上,胤禟就聽四哥談及這項研究。

今年九月,皇家理學院正式啟用。他正好一邊做貨幣研究,一邊更系統學習數理與格物知識。

別看身上沒有任何差事,但這是暫時的。

胤禟授封貝子後進宮謝恩,被康熙問過之後有何打算。那會提出了東瀛研究的計劃,獲得了贊同與肯定。

聽康熙的意思,希望規範錢幣市場。如果他能做出像模像樣的研究,此後不妨由他帶頭去搞統一鑄幣的事。

雖然汗阿瑪僅僅給出口頭上的鼓勵,但是君無戲言,而且至少有了盼頭。

胤禟主動要求不去塞外避暑,留在京城讀書,就是在為這個研究做準備。

炎炎夏日,他學習東瀛文以便能在有需要時直接閱讀原版書籍。他也期待著九月的理學院課程,教材出自「五三山人」。

別人不知情,但他大致能猜到是四哥編的,不知會與以往的數理書籍有何不同?

*

*

九月初,聖駕回京,避暑隊伍隨之一起回來。

郭絡羅氏卻沒有即將回府的輕松恰意,反而心情煩躁起來。

剛剛,她與胤禩進宮給良嬪請安,遇見了一樁事。

兩人一如既往去給宜妃問好,卻沒能見著面,說是宜妃因病不見客。

有病不見人,這事聽起來很正常,但結合近幾個月的事情就有異常。

兩個半月前,離開京城。

當時,郭絡羅氏春風得意。因為何焯被證明清白後迅速釋放,正是有她的一份功勞。她向胤禩邀功說明了情況。

胤禩誇贊她行事機敏,但到了木蘭圍場就聽聞今年皇上做出的選秀安排。

宜妃居然被要求賦閑,沒能領到差事。理由是照拂宜妃的身體,讓人安心養病。

郭絡羅氏心有忐忑。

宜妃生病是真,但皇上以此理由不讓人做事,是出於真的擔憂宜妃身體嗎?還是遷怒於宜妃娘家的侍女,春分曾經給何焯家人通風報信?

胤禩也得知了本屆選秀的負責人安排,兩人決定先按兵不動,在木蘭圍場觀察康熙的態度。

倘若宜妃真是被暗中敲打,也不一定因為何焯案,也可能是後宮事宜出了岔子。

若是因為何焯,胤禩覺得他會首當其沖被康熙針對。

若是後宮事宜,他作為皇子,不能插手汗阿瑪的喜惡。

隨後一個半月,康熙始終心情不錯。帶著兒子們一起去見了蒙古王公,篝火晚會辦起來。

胤禩仔細觀察確定自己沒被康熙針對。

豈止沒被責罰針對,更是被委派重要任務,與大哥一起去陪同蒙古王公。

種種情況,讓胤禩認為宜妃被罰並非源自何焯案。

他想了想,沒有給胤禟去信。

盡管郭絡羅氏借用宜妃娘家人手沒事先打招呼,但以他與胤禟的親厚關系,過去也一直不分彼此,借用人手也是常有的事。

既然胤禟沒有著急來信,更說明宜妃是因私事得罪了康熙,而這不是做小輩能插手的。

胤禩也得注意著,哪怕和老九關系好,但宜妃畢竟不是親娘。親娘良嬪活得好好的,可他又從小養在惠妃宮內。

生恩、養恩、好兄弟的親娘,由於復雜關系,讓他著實不宜摻和到妃嬪鬥法之中。

胤禩與郭絡羅氏本將宜妃賦閑一事給拋在了腦後,直到回京去後宮請安遭遇閉門羹。

哪怕翊坤宮的宮女們依舊挺和氣,沒有對他們表示任何不滿。

似乎宜妃真就是病了在休息,婉拒八爺與八福晉的請安,但總叫人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馬車上,氣氛有些壓抑。

郭絡羅氏無法判斷是否引得宜妃不滿,而她不免怨懟良嬪。

在翊坤宮被宜妃拒見,這種事的真實起因是什麽,良嬪身在宮內竟是給親兒子、兒媳提供不了任何幫助。

“你別太憂心。宜妃娘娘可能就是病了,一會我去找老九詢問情況。”

胤禩拍了拍郭絡羅氏的手背。

“放心,我不會怪你的。你命人傳訊蘇州給何家人報信,這事說到底是為了幫我。”

郭絡羅氏聞言,心情明媚了起來。“只要你懂我就夠了,但九弟生氣的話,要怎麽辦呢?”

胤禩也有安排,“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無法安慰宜妃,但我會補償九弟的。已經給他尋一處禮部的正經差事,不讓他空有貝子頭銜卻沒實事做。此事在木蘭圍場就向汗阿瑪建議了,瞧汗阿瑪的意思,回京後就會給安排。”

“那就好。”

郭絡羅氏稍稍安心。

老九一直沒有正經差事,這次被胤禩推薦進禮部已經不錯了。過後,她再給宜妃送些禮物,該能抹平這一次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