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第2/3頁)

康熙覺得自己年輕時聽了熊賜履的課,後來實踐的效果不錯,太子應該也能取得相似成績。

對於這個老師,胤礽也不會排斥。因為熊賜履與索額圖關系良好,那也就不是找個專門與胤礽對著幹的去糾正他的行為,不會讓胤礽有逆反想法。

事態的發展,難免事與願違。

四年的教學,胤礽是沒排斥熊賜履,但沒有學到居敬行簡、用人惟慎、清心寡欲、務實勤政等等儒學優點,而是借此去拉攏了南方文臣。

此處就要談到一個重點。

熊賜履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是科舉考試的考官,負責每三年一次的會試事宜。胤礽就通過科舉制度,樹立了在南方文人之間的威信。

康熙當然看得明白,太子在發展勢力。而去年索額圖死後,胤礽依舊沒有收手。

事到如今,豈能不懷疑熊賜履是否心有二主,是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不久了,而心甘情願為太子鋪路呢?

煩!很糟心!

有此懷疑,則立刻行動試探起來。

李光地與熊賜履不和已久,這事舉朝上下都知道。

去年南巡歸京,康熙偏偏去詢問李光地是否有推舉名單。哪些南方文人不結黨,可以在南書房效力,並且可以為皇子講學?

這樣做不僅僅準備把皇子身邊的老師換掉一波,也是要借機做一件教育兒子們的事。

隨後,是從李光地的推薦名單中選重了何焯。以何焯是大孝子為理由,賜給了他舉人頭銜,讓他入京來南書房效力。

乍一聽此舉有些荒唐。

舉人,本該是通過鄉試才能考取的頭銜。

皇上直接賜予,顯然是違背了一貫以來的規矩。但要的就是破例,因為孝道而破例。

希望兒子們,尤其是太子領會用意。孝道非常重要,阿哥們真心孝敬汗阿瑪,是可以獲得特殊優待的。

今年又是會試年,舉人們參加會試,通過的就能成為進士。

表面上不動聲色,依舊讓熊賜履為首做考官,倒是很想瞧一瞧今年科舉的判卷情況。

希望別讓朕失望。

康熙思維發散了一大圈,最終又回到了老四的折子上。

有了太子做對比,老四朝拆家向發展竟無一絲令人生厭,反而叫做父親的喜歡了。

老四這孩子,缺點就是太實誠。

在折子上坦言,他對西洋之術的顧慮不願講給別人聽,只想和汗阿瑪說一說。

因為非常信任汗阿瑪的學識與心胸,更信任汗阿瑪對兒子的慈愛之心。

汗阿瑪了解世界之大,非常有憂患意識,不會說他的那番顧慮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

康熙讀懂了老四的意思,是無比虔誠地希望汗阿瑪長命百歲。有博學多才又公正仁慈的皇帝父親做靠山,那才能安心去搞航海技術突破。

假設換了太子繼位,胤礽能容得下弟弟們各自發揮嗎?又能意識到大海的另一頭有哪一種威脅在暗中蓄力嗎?

答案,或是已經很明顯了,卻不知道接下去該怎麽辦才好。

康熙的視線再次凝視老四的折子上。

要說老四提出一堆有的沒的問題,為什麽不讓自己覺得糟心?理由挺簡單,老四以實際行動證明問題再多,他也不懼去找解決之法。

比如這回提出航海技術的重要性,西洋人搞了一兩百沒弄清楚精準定位之法,而一旦弄清楚就是對大清發起挑戰的開端。

老四擺出這番遠慮,不是苦惱地抱怨,而是立刻拆鐘拆起來,是以實際行動證明不怕挑戰到來。西洋厲害,只要超越它們就好。

至於能否超越成功?

康熙下意識有了傾向性,其他人可能不行,但老四可以。老四有不只一次成功的先例,從牛痘到玻璃技術提升都叫他做成了。

作為皇帝又作為父親,對於像老四這樣有孝心、能辦事、能創造奇跡的兒子,肯定是會偏心喜愛。

**

**

正月二十,武拂衣收到聖旨,入宮去選幾座自鳴鐘。皇上說了賞賜給雍郡王三座鐘,任其在內庫挑選喜歡的款式。

這感情好,能自主選就能挑不同型號了。

捎回去的不只是西洋鐘,還有新一年的新工作。老套路了,表面領一份給胤祥修府邸的活,私下有更多時間研究在北郊莊子航海鐘。

去年,胤祥為生母敏妃守孝三年時間已到。除服之後,以他的年齡要準備起婚事了。

今年是選秀年。

康熙的意思是選一個合適的十三福晉,讓胤祥在今年內成婚,他都十七歲了不能再拖。就連胤禎也在去年成親了,做哥哥不能再等。

十三阿哥府邸也造了好幾年,哪怕因為胤祥守孝放慢進度,但這會也造得差不多了。

讓老四去監工,其實是一份很輕松的活,準備收尾核查即可。這活做起來也是輕車熟路,老四之前就給十二、十四的府邸做過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