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2/3頁)

胤禛分得清楚主次,他不是以身證道來搞驗證實驗。

反正早走晚走都要離開小島,當察覺到疑似遇上火山爆發的危險,早一步離開未嘗不好。

如果要問是否還有別的強力證據預測火山噴發?

其實有,但那屬於不能對人言的範疇了。

胤禛認為沒有互換回去就是最強證明,證明危險還在繼續,他的渡劫時間尚未結束。

需要提高警惕心,說不定還會遭遇第三波危險。自救指南上也提到了,海上不只有自然災害,還有人為危險——海盜,了解一下。

大清附近海域,這些年究竟有沒有亂七八糟的海盜出沒?

這個問題的答案,自救指南上沒有。

武拂衣寫得清楚,沒有最新數據支持做不了判斷。以前肯定是有的,東瀛來的、西洋來的,為爭奪地盤還會打起來。

胤禛萌生並堅定了一個想法,多找幾個像無名島之類的小島,安排大清水師駐紮就能定期傳回海上動態消息。

不能是火山島,要挑選相對安全的島嶼,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最好能連成一條線。

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長計議,海船、水師、選址與經費等等,那些要一一準備。難是難了點,但這樣做能最大程度確保他別再經歷一次海上逃難記。

不想遇上海難,最簡單的方法難道不是下次不出海嗎?

當然不是!

胤禛完全沒考慮過這個選項。

他拼死拼活出了一趟海,都沒好好享受過一天海上風景。憑什麽讓他做縮頭烏龜?過去的那些苦豈不是都白受了。

絕不可能退縮。

只有改變出海環境,讓環境最終來適應他才對。

想到這裏,沒有閑情去郁悶自己的倒黴體質,立刻叫上胤禟去讀書了。

船上能讀的東西可不少,從東瀛買來的書籍有七成都在風浪中保全了下來,還有朱允炆留下的航海經驗,這些對於打造一個安全出海環境都有用。

“走吧,去艙房選書。”

胤禛不讓胤禟有偷懶的機會,“你竟是連地光都判斷,要怎麽能獨當一面領隊出行!書到用時方恨少,別讓這樣的悲劇發生。”

胤禟神色一苦,苦讀的日子又開始了,啥時候是個頭?

隱隱約約,他有一種直覺,有的事起了一個頭,極有可能就是一輩子。

**

**

時間匆匆,過了臘八就是年。

京城各處年味漸濃。

四爺府內,烏拉那拉氏置辦起春節各項事宜。

一眨眼就一年又到頭了,今年的時間似乎有點快,細想起來因為府裏非常太平。宋氏與李氏一門心思撲在讀書上,武氏也從不作妖。

六月裏,四爺被皇上安排了出差任務,沒細說去哪裏,但臨走前給府裏捎了信。

逐一交代了孩子們的課業進度安排,以及對女眷的讀書考核通知。不怕沒時間,等到春節總能抽空搞測試。

當時,烏拉那拉氏收到家書後,饒是她也眼前一暈,因為四爺連她也沒放過。

信上說即便她讀佛經千卷,總該做出點功績。哪怕不比舊日玄奘,可也要有些成果,比如搞搞梵文與滿漢語言的經文逐句翻譯。

說實話,春節裏搞考核,多少有點過於嚴苛。

也不知是否該盼著四爺遲一點再回來,讓大家輕輕松松過完年,只怕有這想法的不只一個人。

武拂衣表示她沒有,還是挺希望“四爺”能回府的,想必胤禛也持相同觀點。

那說明胤禛歷險記告一段落,兩人換了回來,在即將到來的康熙四十二年就能玩點新花樣。

回顧過去兩年,牛痘漸漸在京城普及開來,玻璃生產也走上了正規,更是打通了東瀛這條航線。

此行東瀛,撇去海上遇險的部分不談,其他方面的收獲頗豐。

在鎖國令之下,東瀛的對外貿易有限額。

這次與江戶城的幾家大商會談妥了,只要德川綱吉在位一天,就能把玻璃與金銀銅礦的交換生意做下去,是讓大清悄無聲息地蠶食東瀛礦產。

從這個角度看,執掌東瀛幕府的將軍昏聵對清朝來說是大好事,但不能將日子好壞寄托在對方身上,打鐵還需自身硬。

諸如開拓無人島鏈,確保琉球國等藩屬國不被東瀛侵占,這比坑騙來對方的礦產更重要。

如何開拓?

首先要有這種意識,然後技術、人力、財力相繼跟上。

想要安全出海,確定船只位置是最基礎的。

胤禛以武氏之身手握一支暗探力量。

武拂衣趁此時機了解了運作機制。

在北郊莊子的日子,睡覺睡到自然醒的同時,也利用暗探將西洋諸國對經緯度測量的進度調查了一番。

概括來說,對緯度測量很成熟,經度測量卻卡殼了,而卡殼卡了有一兩百年。

因此,西洋諸國搞了經度測量方法懸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