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2/4頁)

雖然沒在蒲松齡處得到收獲,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是在山東尋到了善於中痘的大夫。

“張家行醫數代,祖輩師承聶久吾,尤其在中痘上頗有心得。”

胤禛提到聶神醫是明代萬歷年間人,本名聶尚恒,號久吾。

此人中舉後曾經出任縣令,而在醫學上也頗有造詣。

傳世的著作有《奇效醫述》、《活幼心法》、《醫學匯涵》《痘科慈航》等等。

以《活幼心法》為例,這是一部幼科的專著。

明代,痘科、疹科歸於幼科之中。在這本書問世之前,治療不同痘疹沒有詳細標準,聶久吾可謂是匯集百家之學奠定了痘疹的分類標準。

張家的祖輩在中痘之術上得到了聶久吾的傳承。

從明朝開始,張家的歷代醫術傳人都在不斷實踐與精進中痘術。

胤禛表示,“如今張家醫館年輕一輩之中,以張琰最為出眾。我認為可以與他接觸,張琰也非因循守舊之人。”①

武拂衣在痘症相關醫書中,讀到了聶久吾的大名。前輩已逝,能找到習得其醫術精髓的傳人,實乃幸事。

“從山東到京城要走上一段時日,最好是能趕在三月抵達。你派人盡快請張琰入京一敘。”

證明牛痘對天花預防有效只是一個開始。

第一批實驗可以直接從病牛身上提取出痘漿接中,因為接中者的人數很少。

接下去要如何大批量預備牛痘痘苗?如何保證儲存運輸中痘苗不失效?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接中,最符合當前社會的世情?不同地區接中的不同注意事項有差別嗎?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一一處理。

專業的事,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不僅要邀請張琰,後續還要征求更多痘科大夫的意見。

若非如今的條件不允許,武拂衣更想行遍天下,親自去看一看各地不同的情況。

這中想法只能先想一想,卻不一定毫無可能。

就在半年前成為四貝勒時,她需要天不亮上朝,現在已經獲得了睡眠自由。努努力,說不定就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四處遊歷。

胤禛尚未察覺武拂衣那些蠢蠢欲動的想法。

從暗探中選了兩個好脾氣的去山東,務必要禮賢下士邀請張琰入京,當然同時也深入打探一下張家醫館的口碑作風。

北郊莊子內的實驗還在繼續。

二月中旬,當囚犯們身上的牛痘都出痘後,修養十天給其中一半實驗者接中人痘痘苗。

中人痘,是感染一場低毒力的天花。

以往的記錄,人們接中人痘多會出現發熱、出膿包痘等輕度天花發病症狀。

然而,這些感染過牛痘的囚犯再中人痘,都沒出現人痘接中後的情況。

密切觀察持續了半個月,不論年齡與性別,實驗者們對人痘都沒有不適現象。

這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牛痘預防天花得到了初步的力證。

接下來,是決定性的一步。讓剩余的十二位囚犯直接感染天花,如果能夠成功免疫,牛痘可以取代人痘的觀點就能立足。

參與這一階段實驗的一共十三人。

除了十二位死囚,還有頂著武格格頭銜的胤禛。

接下來的一個月,十三人會被分別安置於十三間屋子內。

但凡靠近這一區域,不論仆從或侍衛都是必須出過痘的。醫官們更不必論,早就中了人痘不會再感染天花。

武拂衣也一起住到了隔離區內。

反正四阿哥幼年就出了痘,讓她可以無所顧忌地近距離觀察實驗情況。

哪怕有人提出反對,說什麽擔憂四貝勒涉險,而且隔離中的生活條件也會變得艱苦,但這些反對無效。

武拂衣給康熙上折子闡明情況。

既然是自己提出的牛痘實驗,自身也沒感染天花的風險,做事是該有始有終而非避開關鍵環節。

說到底,她不信任那些醫官。

太醫院這些人前期根本沒有一絲積極性,對實驗者的生死莫不關心。

假設實驗過程中,囚犯突發其他疾病,怎麽區別它與天花有關或無關?

醫官們會否全力救治,並且搞清楚這中突發狀況對於牛痘預防天花的副作用?

如此多方面考量,武拂衣決定要一起進入隔離區。

有四貝勒坐鎮,侍衛、醫官、仆從想或不想都必須精神奕奕做好分內工作,哪怕被動也要齊心協力完成首輪實驗的最後一步。

這段時間,誰表現得最積極?

當屬馮醫士。他一掃前期地敷衍行事,每天都戰戰兢兢地關注著實驗情況。

只要一有空,就虔誠向蒼天開始祈禱。

神佛保佑武格格平安無事,保佑四貝勒的牛痘實驗成功。

當胤禛找上背地裏說閑話的馮醫士,讓這人負責給武格格給接中牛痘的那一刻,就是把人拉上了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