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3/4頁)

“啊,是的是的。”蔡澤遠聽到江雲康沒馬上指派他管細鹽,多少有點失望。

江雲康一眼看穿蔡澤遠的心思,從蔡澤遠身上收回視線後,又看著北狄那幾個商販道,“同樣的,我也知道有些人心不在歷朝,想要離開永平城的人,我也不會攔著。”

“不過……”江雲康收起笑容,加重語氣道,“不過一旦離開的,往後就再也不能回來。”

對於大部分人,給了甜頭,便能吸引他們留下。

但還是有一些人,就算把金山銀山給他們,也不會想歷朝好。

江雲康也不用所有人都留在永平城,有些倔強的北狄人,走了比留下的要好。

與其一開始威壓,倒不如先禮後兵,往後也不會落下一個殘暴的名聲。

為官者,最重要的就是官聲。

若是官聲不好,不僅會給永平城留下隱患,還會牽連到江雲康自己,

今日來蔡府,江雲康和徐放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把該說完的話說了,二人便起身告辭。

蔡澤遠見江雲康這就要走,他準備了許多話,謀劃了好幾日的策略都沒用,忙追上去挽留江雲康和徐放。

“蔡會長就不用那麽客氣,我們的想法已經說完,剩下的時間,還是你們自個商議吧。到底是走是留,我都不會強求。”

江雲康的音量特意放大一些,“但如果能留下的,我自然高興。我到新余那會,新余沒有細鹽,也沒火炮。現在啊……罷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我現在已經到了永平城,還是得以永平城為主。”

江雲康擺擺手,示意蔡澤遠不必再送他。

走出蔡府後,江雲康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上馬車時,看徐放還緊繃著臉,不由笑道,“要是我們再遲一點出來,你的臉得僵了吧?”

“現在就有些僵了。”徐放憤憤道,“那幾個北狄商人,看著就不像好東西。要我說啊,別管他們留不留,全部送走就是。”

“你這就是氣話了。”

江雲康笑道,“作為北狄人,他們更看重北狄,也是正常。不過永平城中,八成都是我們漢人。現在北狄退兵,剩下的兩成北狄人,從優勢變成劣勢。現在最慌張的,就是他們。”

“咱們要管理一座城池,就得有包容多元的心胸,不可因為一是之氣,就說什麽北狄人都不要了。他們其中,也有無可奈何,在底層掙紮求生的人。”

“況且……”

江雲康特意頓住,隨後笑著道,“況且我們讓這兩成北狄人過好了,以後就是招牌,是幫我們宣傳的人。以後再攻回其他城池時,也就不會那麽難馴化一些。”

余江以北被北狄侵占的國土,最少也有二三十年。

不說那些長達百年的城市,就這二三十年過去,也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而這些人的成長,都是受到北狄的教化,要他們一時之間適應歷朝的規矩和律法,還是有些難度。

所以不急,先把永平城治理好,再說其他城池。

江雲康為商人減免稅收,同樣地,也給農耕百姓也上折子請求減免稅收。

對於自個的請求,皇上八成會同意。

因為皇上也知道,他們剛到一個地方,總得給點甜頭,不然別人也不會覺得他們好,

而且,永平城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戰火,今年的生產力不會高。

倒不如免去今年稅收,換點好名聲。

這邊江雲康和徐放走了,另一邊的蔡府,是吵的不可開交。

眾人本是要蔡澤遠帶著一起給江雲康施壓,不曾想,施壓不成,反而好些人被江雲康給的條件說動了。

這下一來,商會內部就出現分歧。

有的人覺得他們開門做生意,誰當太守都一樣,只要給他們好處就行。

而北狄的半數商販,都覺得同意的那些人忘恩負義,不記得北狄的好。

一時間,蔡府吵吵鬧鬧,到最後不歡而散。

傍晚,書硯從蔡府回府衙時,就把外邊聽到的、看到的都說了。

“三爺,那些商人,應該是吵起來了。而且有兩個還打了一會,看樣子,三爺的計策是起效了。”書硯開心道。

江雲康慢悠悠地端起茶盞,“細鹽那麽大的誘惑在他們跟前,沒幾個人能抵擋得住。我給了好處,挑起他們內部的矛盾。”

“等著吧,用不了幾日,就會有人走,也會有人開門繼續做生意了。”

“那蔡家呢?”書硯轉頭看了眼四周,確認木窗外沒有人,才敢繼續問,“蔡澤遠雖是漢人,卻好似並不支持我們。”

“蔡澤遠嘛。”

江雲康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漫天的晚霞,“他和乎顏完贊差點成了兒女親家,和北狄的關系必定深厚。蔡家的基本盤都在永平城,就是蔡府那座宅子,蔡澤遠也不舍得放棄。”

“這麽說來,蔡澤遠不會走的?”書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