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2頁)

皇上剛登基沒多久,之前幾次的清剿,就讓京城裏怨聲載道,特別是一些百年世家,根本動不得。

如果再開設武科,勢必會引起更大的騷動,故而遲遲沒有下決定。

“我來找你,就是想讓你幫著一起上折子。”徐放看著江雲康道,“近來文渝和你兄長都得皇上重用,他們都是你舉薦的人,說明皇上會聽你的。”

徐放不僅來找江雲康,他之前也找過不少同僚,好些人都同意上折子。

“我同意你說的。”江雲康之前就有想過,但還沒實際去做,聽徐放已經上了折子,他是很贊同徐放的說法,“咱們本朝,確實太缺武將。先帝在位時,國土就一再縮小,如果再不多一點鎮守邊疆的武將,只怕還會縮小。”

他下定主意道,“這個折子我待會就去寫,我還會寫信給文渝他們。我大哥不好說,但文渝肯定會支持。”

江雲康大哥是老派大家長,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世家嫡長子為重的言論,江雲康還真不能保證大哥會同意。

和徐放喝完酒,江雲康立馬去寫信,讓徐放一塊帶回去。

與此同時的京城,徐放提議開設武科的消息也有一些人知道。

文渝和江雲帆從宮裏出來時,江雲帆就有問文渝這個事。

兩人上了馬車後,文渝才回答江雲帆的話,“三郎還沒和我說,不過我覺得徐世子的提議不錯,咱們以前一直被鄰國攻打,沒有厲害的武將,文官再多的謀劃也沒用。我們文官和武將,應當是互相協助,才能讓本國更好。”

江雲帆沉默不語,他是從小就是聽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努力,爹娘族老,包括大環境裏的人,都是堅信讀書才有出路。

但是過去一年,歷朝發生那麽多的戰事,一時間,讓他很迷茫。

文渝看江雲帆沉默不語,倒是沒急著催,而是緩聲道,“如今這個日子,是一天變一天。咱們是皇上跟前的新臣,已經注定和那些迂腐的老臣不是一路人。”

他們得了皇上的青睞,必然要成為皇上的左右手。如果他們沒有用,皇上又為何要重用他們?

這個道理,江雲帆也明白,只是跨出那一步不容易。

日子轉眼過去,等江雲帆收到江雲康的信時,看完後又是一陣沉默。

隨著朝堂上,越來越多人提起開設武科的事,新舊兩派吵得沸沸揚揚。

有人說這是忘記先輩祖訓,也有人罵文渝等人不知好歹。

這一吵,便到了五月。

造船廠已經建好,江雲康黑了一圈,在修建期間,他只回了兩次新余,白輕舟有什麽公務拿不了決定的,也是派人送來這裏。

現在造船廠建好,往後便是造船和擴大規模。

這裏兩面環山,北邊就有個小鎮,因為有造船廠,小鎮裏熱鬧了不少,也帶動了附近的民生。

忙活完造船廠的事,江雲康又要去了潭州一趟,給當地的百姓科普水車的運用。

戰亂過後,許多百姓連吃都吃不飽,加上今年雨水又少,江雲康聽說潭州旱了一個月,忙帶著水車的圖紙去了潭州。

他這一去,便是一個多月,等他在潭州附近都科普完水車,當地的百姓都知道新余有個江大人神通廣大,是造福一方的好官。

等江雲康再回新余時,已經是六月底。

正好京城傳來消息,說皇上決定開設武科,今年年底各地選拔,明年二月再和文試的會試一起。

這個消息剛出,便震驚全國。

好些人都愣了,有許多人不看好此舉,也有一些練武的人喜上眉梢。

江雲康聽到時,是特別高興。

他剛穿越而來時,就覺得歷朝重文抑武的風氣過於離譜,想要國家強大,文官和武官缺一不可。

不過一個新的制度頒發,勢必會先受到反對,還有一些不看好。特別是對於現在的皇上而言,現在沒人敢說皇上母族卑微,但還是有人會私下談論,說皇上的皇位是撿漏來的。

既然是撿漏,便會讓人覺得沒有真本事。

沒真本事,又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會引起更大的不滿。

江雲康想到開設武科後續的麻煩,高興之余,他又慶幸自己沒在京城,想來文渝這會。應該忙得焦頭爛額。

在家休息了幾日,江雲康打算去清點糧倉時,白輕舟要帶他一起出城。

出發時,白輕舟神秘兮兮地和江雲康道,“三郎先別問,等到了後,你肯定會感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