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2頁)

皇上駕崩,新帝登基,今年的秋闈取消,明年再加放恩科,全國進入喪期,不得婚嫁擺宴,更不能奏樂享樂。

對於這個結果,江雲康和白輕舟都沒有意外,聽到木疆回來說的話,就知道南陽王另有安排。

徐放則是回京奔喪,往後徐國公府沒了皇上的庇佑,長公主和徐國公手裏也沒實權,整個徐國公府的榮辱,都得靠徐放自個去掙了。

新余這邊是沒什麽大事,南陽王登基,對江雲康他們來說是好事,看好自己的下屬,別讓新余有出格的事發生就行。

而京城那邊,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波濤洶湧。

突然冒出一個南陽王,是所有大家族都沒預料到的事情,但皇上下旨的時候,又確實有好些大臣聽到。

就算有人不服,這個時候卻也還不敢有大動作。

等先帝下葬後,便是新帝登基。

徐放對於先帝,還是有些感情。忙碌到先帝下葬後,他才去木府找木須先生。

木須和江雲康一直有通信,不過有些敏感的事,就不好在信上寫。

徐放到了木府,和木須幾個關了門,細細地說完潭州發生的事。

“三郎說了,先生心系國事,讓我一定要講清楚一點。”徐放說完一大段話,口渴地飲用完一盞茶,又倒了一盞。

木須聽完後,愣住好一會兒,才長嘆道,“新帝能得三郎誇贊,想來是真有長處。”

說話時,他往邊上的鐘慶看了一眼,見鐘慶面帶疑惑,又問怎麽了。

“我是在想,新帝的底蘊較淺,真的能服眾,並震懾住京城的那些老油條嗎?”鐘慶對此頗感擔憂。

之前太子被廢,鐘慶就松了一口氣,因為於家也跟著落敗,了解他多年的心事。後來賢王和恭王奪位,又讓他們擔心不已,覺得兩個都不能堪當重任。現在突然冒出的新帝,更是他們不了解的人。

“行不行,得用時間來證明。”木須道,“咱們現在,誰都不知道往後如何。只希望,咱們歷朝,不要亂起來才是。”

一聲嘆息,代表了木須對未來的擔憂。

但事實是十有八九不如意,等新帝登基沒過多久,並州附近的番王就開始起義,說新帝名不正言不順。

之後好幾處地方都出現了暴亂,只有新余一帶還算太平。

木疆接到命令,新帝要他帶兵去平並州的暴亂。

收到消息時,木疆知道這是新帝看重他,當即就帶兵出發並州。

本來徐放還要在京城待一段日子,但他聽說南邊和西部都有暴亂,立馬請命出征。

如今徐國公府的門楣得靠他來撐,若是他貪生怕死,往後徐國公府指不定就要被人害了去。

新帝對此沒有意見,徐放願意帶兵出征,對他來說是好事,這說明又多一個可以用的人。

徐放和木疆都被派了出去,有了能用的武將,新帝還需要文臣。

但是朝中的那些老臣,對他來說,都不太好用。好些人都在觀望,並不信任他。還有一些舊臣,本事沒多少,架子卻很大,特別是一些出身顯貴,是家中安排官職的,新帝更是使喚不了他們。

新帝苦惱無人可用時,接受到江雲康的請安折子,恭賀的同時,並說明新余附近一切安好,並且已經讓人打造武器,會陸續送去給木疆和徐放,支援他們討伐叛軍。

同時,江雲康還和新帝舉薦了幾個人。折子裏雖沒直接寫新帝的困境,卻側面表明新帝如果需要用人,可以考慮下江雲康說的。

新帝看完江雲康的折子後,立即讓人去查了文渝等人的背景,得知文渝是清流,江雲帆辦事耿直只認禮,張博宇也是個誠懇的,當即把這些人叫到跟前。

一番問話後,各自派了職務,還給文渝升了官。

從入秋到深冬,木疆和徐放四處征戰,幫著新帝平定叛亂。

而京城裏的事,新帝也是雷厲風行,辦起貪官隱患毫不留情。

當有人意識到這個新帝不是個好糊弄的人時,京城內外和新帝唱反調的,已經被新帝處理了半數。

聰明一點的,便知道開始夾著尾巴做人,不敢再低估新帝。

但也有不知死活的,還在私下裏拿新帝母族卑微說事。這話但凡傳到新帝耳中,一律處死。

瞧著一年又要過去,刺頭們也都被處理了,剩下的得慢慢來。

原以為可以舒服過年,沉寂大半年的北狄突然送來了使臣,要歷朝繼續上貢給北狄。

消息傳到新余時,白輕舟聽到北狄要上萬石的糧食,還要千匹駿馬和綾羅綢緞等,和江雲康罵咧咧地道,“他們怎麽不來搶?這是看我們內亂,又皮癢想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