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大結局(上)(第2/4頁)

頓了頓,她指了指自己:“沒有你的照顧,我照樣可以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你千萬別小看了我的能耐!”

說完,她抱起了他的脖子,吻上了他的唇——“浚哥,無論你做什麽決定,我都會尊重你的決定。”

幾許攻城略地,彼此推杯換盞,深深烙印。

一吻完畢,秦浚生沙啞低沉的聲音響起:“薇薇,我的命都是你的……”

他真的很感動。無論任何時候,薇薇都會替他著想,讓他從來都沒有後顧之憂。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說完,他把她打橫抱起來,一直抱到了臥室的大床上……

林薇四肢纏上他的身體,回應他排山倒海般的熱情,配合他深入骨髓的索取,熱潮一波蓋過一波……

窗簾垂落在地上,掩蓋了一室春光無限。

****

幾日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林薇來到北大藥學院報道,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旅。

事實上,在北大的學習生活, 遠遠沒有群眾想象中的那麽輕松愜意。因為北大是個很嚴肅的學習聖地, 每個學生都在努力地把握每一分鐘,真的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林薇也是如此,她從來都不覺得:科研的這一條路很簡單。因為真理永遠都不是自動送上門來的家夥。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藥學、臨床醫學概論、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動力學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藥學院的課程真的是比醫學院還花樣繁多。①某些課程還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智商與耐心。

有一點毫無疑問:北大集中了全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一批理科人才。比方說:她所在的藥學1班,一個班上就有21個“全市狀元”,真正是高考狀元遍地跑,多如狗。

但即使是這樣,也有大把大把的學生覺得:四年本科根本學不完這麽多課程,更別說門門成績都能達到優秀了。

這就是為什麽只有出類拔萃的人才,才可以走進北大的科研聖殿。

好在聰明之上,人類還有勤奮這一條路可以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道理總歸是沒錯的。

林薇走的就是勤奮耕耘的路子,第一學年,第二學年……她把大學裏的每一年,都當做是高考的最後一年去過。

於是大學四年,她始終沒有落下任何一門課程,門門都是A+的好成績。還取得了一項輝煌的科研成果——

用納米顆粒去攻克癌症的難題。

***

時光如白駒過隙,荏苒間,四年後的春天姍姍來遲。

林薇第一次跟著導師出國做學術報告,目的地是美國的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

她大四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納米顆粒結合癌症免疫療法新研究》,研究的具體內容是:用納米顆粒直接靶向腫瘤細胞,改變細胞的生存環境,從而發揮一定的抗癌作用。

為什麽要選擇這個研究方向?真要說起來,這跟她上輩子的一段求醫經歷有關。

在她的重生記憶裏,自己不幸罹患乳腺癌以後,曾聽一位醫生說過:英國科學家最近在開發一種納米抗癌療法,這種療法對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最明顯。

但可惜的是,這種新型納米顆粒抗癌療法開發的太晚了,當時還沒通過三期臨床實驗,不能批量上市——意思是說,她是活不到這種納米療法全面上市的那一天。

既然上輩子,她沒等到這種抗癌療法上市,這輩子,她就自己來研究這個抗癌領域,算是早些給全人類謀福祉。

於是乎,經過了數千個日夜的奮鬥,她的研究成果新鮮出爐,證明了一種納米顆粒可以適用於特定癌細胞的治療。

她的大學導師曾教授對她的研究報告非常感興趣。還將她的論文推薦給了《Nature》和《Science》兩本國際性的學術雜志,雙雙得以發表,引起了業界轟動。

一般來說,本科生能在這兩本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非常罕見。

要有學校+導師+運氣+資源的四重加護,才能得到這樣的榮幸——而林薇恰恰就有這樣的榮幸。

她的本科院校是全國排名第一的北大藥學院,世界排名前二十。她的大學導師曾榮明曾教授,是國內排名前幾的藥學博士後,他在癌症領域的研究成果累累。

至於資源——香港的浚林白血病研究所,是她的研究報告產地。她的每個研究步驟,幾乎都是在那裏完成的。

要做出這麽一份業界良心的研究報告,不光要有最嚴謹縝密的科研精神,還要有大量的資金去支撐。

略一統計,她在這份報告上花費的研究資金超過了2000萬。其中大部分的研究費用,都花在了天然衍生納米顆粒和合成納米顆粒的購買上。

一盒相關的納米材料價格就超過了20萬——而她做相關的抗癌實驗期間,每天都要用掉一盒這樣的納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