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4/4頁)

這一聽才知道還跟他有點兒關系。

因為他搞的那個讓女子入朝的事情,哪怕遠在老家,有魏玄鳳的天賦在,想要傳個什麽消息也很容易。

所以白家人是知道這件事情的。

家裏其他人自然是跟這事兒沒有關系,但白稚雅是讀過書的,聽見這消息,便起了幾分心思。

再加之,“村裏人嘛,瞧新鮮,你妹妹剛認回來,這個看完那個看,這也便罷了,他們雖沒什麽壞心,但不免會說一些諸如‘你爹娘不易’‘要孝順父母’‘你那養兄以前是個傻的,但如今卻出息了,連帶著你也沾光’。

或者還有打探她跟平遠侯府事情的。

加上平遠侯一家就在那邊流放著呢,據說先前還想法子找過來過一次,也不知道是想幹什麽。

白家人這一商量,便決定讓白稚雅先回京。

畢竟那邊改名換姓,認祖歸宗,以及族譜之事都已經辦完。

不過此次只有白父白母跟來了,三位哥哥倒是沒來。白母說得直白:“就你爹一個老菜邦子,難道還有人不要臉的盯上他麽?”

“……”白十三想說白父現在看著多年輕,但對上白母的目光,沒敢聲稱自個兒養父還是很有市場。

不過有樁事卻是要說清楚,他並不是怕京中這些人,先前也已經有了主意。只是一來想著他自己是厲害不懼,但當時畢竟情況還不明,誰知道這些人會使什麽陰損手段,正好白稚雅也要改名,這才讓白家人離京回老家。

“幾位哥哥其實也不必嚇得不敢來京,隨便找個人殺雞儆個猴,就沒那麽多麻煩了。”

畢竟京中人也是看利的,一但發現沒有利益,反倒還會給自己招麻煩時,那誰還會幹這事兒。

“無妨。”白父道:“出來這麽久,人家那邊也惦記閨女呢,他們多住一段時間也好。”

這說得自然是三位嫂嫂的娘家。

原本嫁得近,不說擡頭不見低頭見,走動起來那也是方便的。這往京城一呆就不一樣了,白母娘家還在江南,都多年不回一趟,更別提是京城了。

尤其三嫂如今懷了孕,這別人伺候得再經心,也抵不過親娘瞧著舒心。

“家裏房子也翻新了,還請了大夫來看,說是這胎懷相好,連害喜都沒有,好著呢。”白母說道。

白十三點了點頭。

他先前是想著讓人在京城生養的,畢竟有他在,而且想吃他農家小院裏面的東西也方便。如今看來,還是得用老法子,每天讓人去送一趟。

除此之外,白父白母倒也不是一個人沒帶,還帶來了大哥家的大兒子,剛六歲,已經到了該讀書的年紀。

準備帶到京城來找個好先生啟蒙。

白十三想到了言家。

倒不是言潤澤,畢竟中了狀元之後看似沒壓力了,但真正要忙的才開始,畢竟要開始做官了,有正事了。

帶著只鳥隨時指點還尚且能說得過去,帶個小孩兒到處跑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只是言家是有自家的族學的,雖然如今言家本家人少,但也會收一些合眼緣的孩子,有些是朝中同僚的,還有些則是家中貧困但自己上進的,倒是不拘出身。

回頭同言家說一聲這事兒……

順便的,他還要給白稚雅,介紹一下言家那位小妹,言潤澤的嫡親妹妹。

這段時間大公主迫不急待的入了朝,右相那邊也有一個侄女入了仕,言家這位妹妹倒是不急,只不過在京中才名漸起。

白稚雅若是想走這條路,這三人最好都要見一見。

不過他這妹妹,似乎沒有想過,萬一言家不太喜歡家中媳婦出去拋頭露面,那她這剛定下來的親事就又要黃了。

白十三問了出來,就聽白稚雅道:“言家小妹顯見也是個有想法的,他們家若是能接受女兒做的事情,卻不許媳婦去做,那這樣的人家不嫁也罷。”

“而且我自幼在京中長大,對言家家風還是有些了解,他們不是這樣的人。”

這倒的確。

而且白十三哪能留這種問題給妹妹,早在提親之時,言家人還沒出門,便給言潤澤透了風聲出去。

但她妹妹不愧是能說出嫁個鄉野村夫,後來還給平遠侯繼夫人出主意合離的人,想得就是通透。

可不,不拘著女兒單拘著兒媳的人家,嫁過去也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