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三月的第一篇論文

對於寧為來說,寫一篇數學論文問題當然不大,腦海中多看書,總能迸出些靈感,在某個小方向上寫一篇論文出來,投個一區末流或者二區頂流的期刊問題不大。

問題到不是寧為不太看得起這個區間的期刊,而是三月那些毒舌意見,注定了它發的論文肯定會被編輯跟同行們極為“重視”,大概率會逐字逐句的挑毛病,這是寧為共情後的結果。

如果他的論文被人像三月那樣評價,那麽如果他有幸審核到這位審稿人的論文,一定會拿出百倍的精神來對待這篇論文,哪怕一個語法錯誤他都能拿出來說點事情。

所以與其發在這種二流期刊上,那還真不如將目光直接瞄準四大頂刊。

寧為其實是想讓三月走慢慢融入主流數學圈的路子,但很無奈,三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的副人格,偏偏讓它最終劍走偏鋒直接闖入了學術圈一眾人的視野,這個時候在去發表些不痛不癢的論文,的確沒什麽太大意義,如果投的論文水平不高,大概率還會招致各種嘲諷。

這就有些難辦了,關鍵還在於選題,最能適應三月能力的選題。畢竟寧為嘗試過,他並不會因為看了一遍哥德巴赫猜想,腦子裏就能直接給他哥猜的證明或者證偽過程,如果專門花費時間跟精力去處理這種命題,大概田導是很高興的,對數論發展的更少意義重大,但對他的規劃來說沒什麽意義。

腦子裏飛快的轉了幾圈之後,寧為突然想到了他還在江大時,魯東義教他如何水論文的方法。無非就是將課題拆分,本來發一篇論文就能解決的問題,完全可以拆分成兩個甚至數個小問題,比如他之前發到STOC大會上那篇論文,隨便可以拆分成十多篇論文,每篇都論述得更詳盡些,加起來甚至能超過五百頁。

如果這樣玩的話,把他現在正在研究的論文到也能給拆分了。不拆多了,水個十篇論文問題不大,如果操作得當,他還能跟三月輪換著來當一作來發表。三月的論文就挑四大數學頂刊去投,而他的論文則可以選擇《科學》又或者其他頂級期刊。

如果要更進一步,還可以用三月的名義發理論成果,然後以自己的名義在各大計算機會議跟期刊上投應用成果,這是完全可以的。畢竟目前他研究的內容是針對三月主程序的各種理論還原。除去支撐三月運行的最核心代碼外,其他後續添加的各種模塊都能拿到論文中進行論證,提供給學界討論。

至於他現在的拔尖青年課題也不成問題,將其中比較關鍵的點作為論文基礎,形成一篇論文再寫篇報告就能交差了。兩邊都不會耽誤。

最終效果大概是他跟三月在兩個領域為未來的強人工智能技術奠基,而且這樣做,就算等到未來三月的真實身份曝光了,也說得過去。畢竟三月的確也是這些數理論文的貢獻者之一。當然,如果外界一定要理解為他怕繼續被數學四大頂刊拒絕,假借三月身份發稿也無所謂。

因為按照一般的邏輯,都是先研究出數學理論,然後才會具體應用到技術上。

想到這裏,寧為瞟了自家閨女一眼,說道:“來來來,接下來就是以你的名義發論文了,你可別想偷懶,我把論文主體完成,你來負責潤色,要做到一個語法錯誤都讓人挑不出來,懂了嗎?”

是的,如果說開創性的研究,三月還無能為力,但對於人類已經制定了具體規則的領域,三月卻是能做到最好。比如各個期刊明文列出的各種格式跟規定,只要給三月限定了具體的規則,在算力充足的情況下,這還真不算什麽難題。

“喵……”三月仰頭回應了一聲,然後扒拉了聊天框,回應了一個摸頭殺的表情包。

寧為瞪了三月一眼,在桌上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把之前的論文選取出來了一節,然後開始命題跟撰寫摘要。命題很簡單《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based on isomorphism》,接下來是撰寫摘要。

“目前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已經開始影響人類生活文化的各個方面,但對於現階段人工智能基礎的深度學習來說,對數據的認知跟事物之關聯,仍然深度依賴於復合函數擬合,沒有確定的數學原理支撐,導致的結果便是要實現所謂深度學習功能便只能依靠人工調整參數。”

“本文以同構論為基礎,深入描述了一種通過純粹數學原理,構建機器意識模型的方法,並證明了對類人學習模式可逆計算的可行性,這一發現旨在對未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功能發展方向在數學原理方向指出一條新的可行道路。本論文主要分三個部分……”

這樣寫論文當然是極快的,因為接下來論文主體部分可以直接復制黏貼,畢竟這篇論文本身可以理解為就是一篇寧為準備之後發布的大論文中一個已經證明的一個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