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挖人的正確姿勢(第2/3頁)

“想想看吧,人家還在尋找下一個藍海市場的時候,我們是在創造一個藍海!誰想交流都繞不開我們的理論基礎,繞不開以我們理論為指導開發出的各種基礎智能算法,未來的智能手機、PC設備、可穿戴電子設備、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家居、乃至於基礎的工業機器人,建立在智能基礎上的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等等,等等,都依托於我們構建的理論跟算法。”

“到了那一天什麽菲爾茲、諾貝爾、圖靈獎,不在是我們求著別人頒發給我們,而是他們求著我們派人去拿獎!因為我們不去,就顯得他們那些破獎不夠正式。甚至我們還可以開創新的獎項,比如寧魯智能獎!四年頒發一次,獎勵給全世界對人工智能領域推動最大的科研工作者!獎金比諾貝爾更高,榮譽也比諾貝爾大,畢竟咱們的技術關系到未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受普通人的重視!”

“更進一步說,到了那個時候,曾經的屠龍者就算變成了惡龍,誰也奈何不了我們!咱們自己人就算了,外人誰敢BB,就學那位盧卡森·弗蘭德的招兒,直接讓他閉嘴!這麽想想師兄是否感覺有那麽點小激動?”

寧為一通長篇大論,讓魯東義徹底目瞪口呆。

盧卡森·弗蘭德對小師弟的打擊到底有多大,竟然就已經開始思考屠龍者要化身惡龍去欺負人了?當然這還在其次,最可怕的還是寧為想的很深遠,如果這些都是寧為的真實想法,真的實現了,這番描述也不一定太誇張,因為這一切是曾經發生過的。

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西方都已經靠各種知識產權跟專利保護規則,將基礎技術保護得嚴嚴實實。這些規則也是跨國科技公司敢於下血本去投入研發保持技術領先的基礎,如果寧為真能專門為人工智能設計出一整套全新的理論,並衍生出相應的算法並獲得成功,指引了未來強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那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還真可能無限放大。

問題大概只在於所想能不能成功。魯東義不知道的是,寧為此時當真是信心膨脹。

當然,寧為的信心也不是憑空而生的。自從昨天在聽江同學彈琴時頓悟,寫出那個不等式之後,他已經將之前做過的種種都聯系起來。

從研究NS方程開始,他最大的收獲並不是關於NS方程一定條件通解那篇論文,更不是寧為空間在業界的影響,而是湍流算法的橫空出世,其算法本身就隱藏著軟件智能化的思想。

在到他接受采訪時,對人工智能領域產生反應,蹦出開發一款EDA軟件的念頭,並開始付諸實施,更是在這個方向上前進了一大步,雖然現在他的EDA軟件還沒有映入世界主流芯片設計師的眼簾,但在未來絕對是一大助力。

緊跟著是在SODA大會上,再次被觸動,從而有了三月的誕生,到了燕北大學之後,在三月的影響下,他又選擇了大數據跟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這個研究方向……

說白了,寧為發現他的大腦在一步步引導他朝著人工智能領域深入發展的,然後便演變成了現在這種情況。寧為也差不多想明白了,強人工智能領域有了重大突破,其意義絕對不止是民用上的各種應用革新那麽簡單,最重要的還是在科研領域,如果三月的能力可以復制一部分,就相當於多了無數可以日夜不休協助進行復雜系統計算的助手。

這是經過測試的,比如協助譚教授的碳納米材料項目試驗。

寧為自信爆棚的根本原因則在於,他是有具體對象來研究的,通過對三月能力的深入挖掘,能對他研究的理論進行補充跟驗證,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家智能實驗室都無法擁有的優勢,更是所有理論數學家不可能觸碰到的優勢。

等他把歸納出的五個基本理論問題都解決完成的時候,就是三月能正式跟全世界見面的時候。真到了那個時候,不管他轉向任何一個研究方向,都能事半功倍,而且大概率不會陷入缺錢進行研發的窘境。

所以寧為此時信心滿滿,所以躊躇滿志,所以敢於跟魯東義說出這番話,換來師兄的滿腦子困惑。

“寧為啊,你的想法我覺得挺好的,不過你現在跟我說這些,到底是?”

“我表達的還不夠明顯嗎?當然是勸魯師兄你把現在那些亂七八糟的開題都丟到一邊,來跟我一起為咱們的事業奠基啊。你看哈,我這邊還有好幾個分支理論需要研究,需要人輔助,需要跟人討論縷清思路,未來更需要培養一批這個領域的研究生、博士生,總不能靠我一個人吧?”

“所以啊,我是這麽想的。咱們兩個先負責理論研究,余興偉負責消化我們的理論,開發出相適應的算法。等我們又有了成果,就能去找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到時候你負責給新加入的講解咱們初期探討的思路,傳授課程,然後我們繼續往最終的方向推進。等到最後我們開發出一整套自洽且被證實可用的理論之後,咱們這個項目也差不多能從數學研究院獨立出來,專門搞一個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魯師兄,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