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你是怎麽做到的?(第2/3頁)

通過新方法制備的兩批樣品在下午兩點五十分完成了最耗時的退火過程,緊跟著就是對材料本身進行一些技術處理,到了四點,這兩批樣品便進入了實驗室內部的測試中心,三個小時後,一群人一起看著實驗報告發呆。

“這,就成功了?真成功了?”小潘看著數據有些發呆,雖然其中一些測試本就是他親手去做的。

“是成功這麽簡單嗎?雖然沒達到寧總給出的最優化模型表達的性能,但已經超出了我們既定目標啊,尤其是這塊你看到沒有,實驗室裏以0.8mm為固定彎曲半徑重復彎曲200次,電導率變化才1.9%,這特麽可以做極為優秀的柔性材料了!可擴展性極強啊!”老徐摸著他的光頭,激動地說道,畢竟這是他負責的部分。

是的,大家都很激動,只有張研成在發呆。

試驗成功之前,大家只是考慮各種可能性,但現在按照寧為的說法,這個項目真的成功了,那麽問題就要擺出來,這成果該怎麽算的?如果按照對整個項目組的貢獻度來確定最後項目組論文的排名,這種情況他覺得已經可以把寧為放到第一作者的位置了,但他們的本意明明只是希望對方做些輔助性工作……

似乎是看出張研成此時糾結的心態,有人小聲說道:“那個,這次實驗室也不能說完全成功吧?比如我們還沒能達到理論模型的最優性能可能是我們對於EF調節沒做好。”

“這兩組樣品的數據差異大概表達了可以通過對樣品進行EF調節來最大PF。這裏顯示增加σ並不總是導致PF的改善,所以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能並不是單調的,如果我們還能通過多次試驗來找出PF的峰值,這個……”

說到這裏也說不下去了。

就算接下來再進行更多的實驗,找到了最優選,但都是得按照寧為為他們設計的試驗步驟去進行,而且參照的還是寧為重新給出的材料模型……

“行了,都別說了,這個好消息我還是先通知一聲老板,人家畢竟是看老板的面子才來的,怎麽感謝人家,也該由老板來決定。”張研成說道。

他也懶得在多想了,寧為有一點到是沒猜錯,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跟張研成能否順利畢業還真有關系,目前來說他想要順利博士畢業最基本的條件是以燕北大學的名義本人為第一作者或者導師第一作者他為第二作者,在國際或者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兩篇以上的論文,數量上到是並不苛刻,質量上的要求能發北大核心就差不多了。

但問題在於如果兩篇都是只發北大核心會對其引用量有一定標準,但如果能發到國際重要期刊上,這個引用量的標準也會降低。

照著原本合作方實驗室給出的模型,這個項目能順利完成,相應的論文是有上國際期刊的潛力的,至於現在照著新的材料模型出現的結果,那基本上肯定是能上國際期刊的。

畢竟這種新的材料相對於傳統材料來說優秀太多了,尤其是可擴展性,在多個領域都有大用,比如航空航天,衛星,新能源汽車,甚至是手機跟可各種可穿戴電子設備,等等。唯一制約這種碳納米材料大放異彩的大概就是實驗室制備手段暫時沒法普及到基礎工業領域。

所以到了目前這種情況,最終論文歸屬權,大概也只有譚導來決定了。

……

“什麽?項目已經搞定了?實驗室制備出的材料性能甚至超過了對面給出的模型?寧為就已經幫你們找出問題出在哪了?還是你們重新開啟了實驗解決了問題?”接到電話的譚德潔也很詫異。

這個效率太高了些,高到他有些不太敢相信。

想要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相關的問題是非常考驗數學基本功的,一天的時間別說找出問題了,初入行的人甚至還在學習跟了解各組數據分別代表的意義。

但現在張研成卻打電話說實驗問題已經解決了?但張研成的回答讓他不得不相信。

“那個,寧總到是也沒說是不是通過數學分析的辦法幫我們找到了問題,他就是今天來指點了一下,讓我們修改了前期的制備方案,我們以寧總方案制備的兩組材料目前檢測的性能都已經超過了初代的材料模型要求的性能,尤其是柔韌性方面,我已經在考慮在制備一些材料,制備成基於該材料的TE發生器,嘗試為LED供電。”

“從實驗室結果來看是可行的,而且已經初步可以證明我們的材料能通過提高電導率來進一步提高功率因數。如果供電成功,足以證明其宏觀條件下的可織性極其可伸縮性。如果接下來的實驗都成功了,我覺得可以制備一些材料為一些電子廠商做概念樣品,比如可以用它來設計柔性屏幕並大幅度增加其主動冷卻跟續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