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那個曾支配過我們恐懼的華夏本科生又要來?

余興偉覺得燕北大學都是怪人。

比如魯東義。

自己的到來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辦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魯東義一點不爽的意思都沒表現出來……

又比如他鬧不明白,為什麽以寧為的成就竟然搞不定江同學。

但某天下午余興偉在食堂偶遇江同學後,發現她依然穿著自己那套樸素到極致的衣服,當天晚上又穿著他去購置的“工裝”來為辦公室裏兩個人彈奏鋼琴的時候,余興偉感覺自己終於明白了點什麽,又沒有完全懂。

所以才有了他反應即時的那句話。

這種感覺非常玄妙。

就如同已經收到寧為稿件的那些算法大佬們,他們的感覺同樣很玄妙。

……

STOC跟SODA一樣,是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頂級的國際會議,只不過它是由ACM算法和計算理論興趣小組組織並提供各項支持。

但實際上,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實雖然兩屆大會是不同的組織支持舉辦,但其實這些會議各種程序委員會的副主席、委員們都掛的是相同的名字,審核無數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這就是國際學術大佬的影響力了。

當人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巨大成功,那麽各種該領域的頂級大會不給你掛個名字,大會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幾分。

所以不少看到寧為論文的都是他曾在SODA大會上遇到過的熟人。

比如沈教授、比如約翰·威爾遜教授,等等。

當然也有寧為還沒來得及認識的也有很多,畢竟STOC跟SODA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STOC更偏向於理論而不是具體應用,這也是寧為決定將自己的稿件投給大會的原因。

他的論文可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純理論的幹貨。

……

馬薩諸塞州簡稱麻省,屬於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夏季較短。

哈佛大學所在的劍橋市也是如此,但八月依然處於燥熱的夏季,約翰·威爾遜辦公室裏的空調已經連續開了三天,事實上這些日子他大半時間都呆在辦公室裏,就連睡覺也是如此。

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了。

但沒辦法,當寧為那篇長達206頁的論文,被大會無數特邀審稿人一層層往上傳達之後,最終他也收到了郵件,然後便開始了對論文不眠不休的研究。

不管是數學還是計算機,做純理論研究的人都是最少的。

因為做單純做理論方面的研究,其實很枯燥且乏味,而且門檻極高,如果不是因為濃厚的興趣跟強大的智力做支撐很難堅持下來。更別提從純物質方面考慮,理論研究往往也是費力卻不討好的。

畢竟理論研究提出的是一種指導思想,影響的往往是不知多久後的未來。尤其是理論一旦具體到應用層面,就涉及到各種推廣的成本考量跟利益之爭,所以並不是研究出的理論極為先進,就一定會被現實世界所接受。

但在做理論研究又有一點好,因為真的做出顛覆性成果,立刻會成為學術界最閃耀的那顆星星,名譽、利益接憧而來,哪怕是在遙遠的未來,這些理論才會被科學家們應用到現實,那麽未來所有這些應用層面的成果都繞不過這位理論突破者的名字。

比如牛頓、比如愛因斯坦、比如玻爾茲曼……

尤其是玻爾茲曼,雖然因為提出的理論不被當時的世界所理解,最終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所有研究熱力學跟統計物理的科學家們都繞不過這個名字。

這就是做理論學家的兩條路了,要麽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遠影響這個世界,要麽一輩子默默無聞,百年後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無人記得。

顯然前者的數量是極其稀少的,人類數千年文明史,能被一直記得的理論先驅者,不過寥寥數百人。且絕大多數還只在特定學術圈內留名。

比如曾經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道爾頓,大概除了物化生專業的學子們,很少人還會記得他就是學界公認的科學原子論之父。

而此時之所以讓約翰·威爾遜如此癡迷的泡在他的辦公室裏,就是因為他發現一個極有可能被後世所牢記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經讓寧為在計算機算法界擁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約翰·威爾遜看來,湍流算法跟這篇論文相比並不算什麽,哪怕這一算法已經被證明了能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而這篇論文什麽時候能帶來經濟效益還未可知。

原因很簡單,在約翰·威爾遜看來評價世界科學界理論學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對科學貢獻度其實也是有標準的,這一標準跟即時的經濟效益無關,那是搞應用的家夥們才會關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