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一篇論文的環球旅行

英國很小,但倫敦很大。

這是世界頂級期刊《自然》主編亨德爾的口頭禪。

每當他向遠道而來的朋友介紹倫敦這座城市的時候,都會如此介紹。

可見亨德爾對這座城市愛得有多深沉。

即便一大早起來,窗外依然是霧氣彌漫,天陰沉沉的,濃重的雲層像是隨時都能擠出水來。但他的心情依然不錯。

對於一個正統的英國紳士來說,他早已經習慣了倫敦陰雨連綿的天氣。

而且還有喜事。

如同他意料的那樣,《自然》上刊載的那篇證否N-S方程的論文在整個學術界惹出了極大反響。可以想象,接下來幾個月《自然》還將迎來一大批高質量的論文,來探討這個學術問題。

這篇論文還是他通過私人關系爭取來的。

本來依史密斯的本意,這篇論文是要首發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或者《科學》上的。

並不是說《自然》不好,但史密斯畢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說到底,各大世界頂級期刊之間,尤其是綜合性期刊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

誰家刊載的優質論文更多,自然指數便越高。

像史密斯這種必然會讓學術界爭議的優質論文,更屬於搶手貨,要知道影響因子跟引用次數是成正比的。作為期刊界的頂級玩家,《自然》很清楚其中的好處。

畢竟每被反駁一次,也會貢獻一個影響因子吧。

如果最終被證明這篇論文是錯誤的,撤稿就完事了,該有的影響因子已經賺到了,不磕磣。

好吧,亨德爾必須得承認,他不喜歡美國人。因為這幫強盜搶走了日不落帝國曾經所有的輝煌與榮耀,但他挺喜歡史密斯。

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願意紮紮實實做基礎研究的,真心不多了。當然也可能是家學淵源,史密斯的父親本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數學教授。

好吧,又想遠了。

很紳士的跟秘書打了聲招呼,然後走進自己的辦公室,將帽子跟黑色的雨傘都掛在架子上,亨德爾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打開了電腦。

很快秘書走進了辦公室端來了一杯咖啡。

除了周一跟特殊情況外,每天早上都是亨德爾的審稿時間。

秘書關上門,電腦也正好啟動完成,在他端起咖啡喝了第一口時,連續響了幾聲“叮咚”。

對於亨德爾來說,這是極為悅耳的聲音。

自從上次投稿系統升級之後,後台已經可以通過關鍵詞過濾,將主編希望看到的論文類型給予優先排列。

這個功能真的非常實用。

就比如在史密斯的論文引發震動之際,亨德爾很自然的便將NS方程設置成了關鍵詞。

當然,他並不對現在就撰寫的論文很感興趣。

因為真正的大佬此刻應該還在研讀階段,就算要發論文反駁,大概也要再等些時日。

但他不介意看看大家的反響。

打開投稿系統,果然已經有兩篇關於N-S論文的討論。

亨德爾打開了第一篇,照例先花一分鐘研究作者。

嗯,來自,華夏?

還是學生?

好吧,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尤其是論文題目,《論史密斯N-S方程存在性與光滑性證否過程的三處錯誤解析》。

亨德爾下意識的便將鼠標移動了拒絕的按鈕上。

這明顯很不靠譜。

但職業素養還是讓他先點開了cover letter。

然後亨德爾猶豫了。

他不是數學家,博士的專業研究的也不是數學,但他清晰的記得之前審稿人之一那位數學大拿對他說的話。

“如果史密斯這篇論文有瑕疵的話,大概率就是在對發散情況下的描述跟定義。我暫時不敢肯定他是對的,也同樣不敢肯定他是錯的。”

恰好在cover letter中,第一個論題就是關於發散。

好吧,發散……

起碼證明這個來自於華夏的學生還是有些水平的。

或者應該讓評審員們看看。

作者沒有屏蔽跟制定評審員,亨德爾檢查了論文凈稿,這個叫WeiNing的作者沒有在論文凈稿中留下任何身份信息。

鑒於寧為的身份,亨德爾決定采用雙盲評審。

簡而言之就是作者跟評審員都相互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實際上這種評審方式《自然》是在近幾年才在征求了各方面意見後才開始嘗試的,但使用的並不多。

否則也不會在征稿系統中讓作者給出推薦或者申請回避的審稿員。

方式各有利弊,不過亨德爾覺得評審這篇學生寫出的數學論文,雙盲的方式還是利大於弊的。

既然將史密斯的這篇論文爭取到了,當然要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只要這篇論文真有水平,為什麽不能刊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