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來試試”)(第2/3頁)

李紅柱腦子還是挺好使的,在國外也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發表過幾篇論文,林望舒看過,還是研究出一點東西的,林望舒覺得,有他加入,自己算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助手了。

除了李紅柱外,還有某位大學的數學教授也找上了自己,對方找到林望舒後,鄭重地表示了感謝,認為林望舒指引了他的研究方向,是他的半個恩師。

林望舒都有些懵了。

她好像不認識對方,但她知道,對方以後成就應該很大。

可對方是研究數學的,怎麽也不至於和自己有關系。

對方卻感激地道:“當初多虧了林同志大鬧物理研討會,打破了層子模型的封鎖,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很受震撼,我才把目光投入到規範場理論,結果我發現了新大陸。”

林望舒詳細地問了問,這才恍然。

對方原來是學物理的,中途轉學了數學,當時林望舒大鬧層子模型的時候,他正在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他聽說這件事後,便開始關注規範場理論,結果發現規範場的底層理論提到了纖維叢,而纖維叢有個數學問題叫做瞬子。

他本身就有物理學基礎,如今通過研究規範場的纖維叢,深入研究了瞬子,由此在數學的SU(2)的四維度和六維度研究上也有所突破,甚至還獲得了一個數學成就獎。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是因為林望舒當年物理研討會上那麽一鬧。

林望舒想著這事,恍然之際,又有些玄妙。

她只是想鬧鬧層子模型,誰想到竟然還啟發了一位未來的大數學家呢。

如果說她是一只蝴蝶,她閃動了那下翅膀,不知道直接間接影響了多少人的命運,又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這也算一樁功德了。

林望舒紅紅火火地搞起來實驗室,其它人等瞧著,從最開始的看戲,到後來的嚴肅,再到後來的動容,於是又有幾個加入了她的實驗室。

當然還是有一些,該幹嘛幹嘛,不搗亂就好了。

最近陸殿卿幾次和機械工業部的相關負責人溝通過,進一步協商,陸殿卿在晾了卡雷特蒙幾天後,也終於陪同機械工業部的同志飛過去美國,和卡雷特蒙做進一步的商談。

林望舒沒孩子沒愛人,什麽都不用操心,正好全身心投入精力折騰實驗室。

而當林望舒的實驗室仿佛勉強有個樣子的時候,陳琰所長也來找她,再次談起來高科技發展推動計劃的事。

其實最近的形勢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她之前發表的那篇《空間激光武器和戰略動力》算是投石問路,在國內也引起了一些反響,除了陳琰,其它相關領域的專家也都開始關注這一塊。

當然最要緊的是,國際形勢也有所變化,國內也很有一些有識之士看清局勢,對於國內高科技發展的滯後焦慮。

陳琰便和幾位老朋友商量著,開了一個高科技發展內部研討會,打算盡快寫出一個請願書來,要向上面領導上書,請求國家盡快開展高科技項目的研究。

因為這件事是由林望舒的那篇論文起的頭,她也就被陳琰帶去參加了這次會議。

前來參會的除了陳琰,還有幾位中國科研界的頂尖專家,學部委員,甚至可以說是在兩彈一星中居功甚偉的人物,那自然是讓人敬重的老前輩。

當林望舒和這些老前輩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心裏也有一刻,會心虛,會懷疑,會疑惑自己到底哪裏來的底氣?

不過當低頭看著自己這厚厚的一沓資料,她的心就踏實了。

七年的時間,她在前世老前輩席銘無聲的指引中,一直在努力往前走,今日今時,她的論文她的成就,是因為頭頂的那一盞燈塔,但通往燈塔的路,是自己在浩瀚苦海中一點點掙紮起來的。

而她為了搜集這厚厚的一沓關鍵技術資料,更是煞費苦心,是技術封鎖之下國內科研工作者很難得到的寶貴資料。

她付出了,所以問心無愧。

這時候大家討論得熱烈,陳琰所長平時性情溫和,不過討論起問題來,偶爾會激動,其它幾位老專家性情不一,但好在都是謙遜好學的老學者,明明功勛加身,卻毫無架子。

當林望舒發表自己想法時,他們都會認真傾聽,並適當給出意見。

林望舒發現,跟著這些前輩討論問題,所學到的不光是科研的思維方向,還有做人處事的心態。

她從國外帶來的那些資料,都和幾位學部委員分享過,大家越看心情越沉重。

經過幾天的討論,大家擬定了一個高科技戰略的建議,並最終各自簽上了大名。

一共八個人簽名,林望舒是最後一個。

可以說,除了林望舒,其它七位全都是說出去在中國科研界能震三震的人物。

簽字後,看著這麽一份文件,大家只覺得這文件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