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懇求(第2/2頁)

要說永興帝,跟林立文做了近二十年的君臣了,對這個林大郎的品性和為人也算是看得十分透徹了。

一般情況下,若無要事的話,林立文幾乎從不進宮。所以有時候,永興帝也覺得林立文挺有自知之明的,最起碼在做官這事上,他確實不大行。

不過許是瞧了太多的會做官的人,永興帝反倒還挺喜歡林立文這般的。再者,林立文雖不會做官,在做事上,卻一直都讓永興帝很滿意。

也如永興帝所預測的一樣,接下來林立文便跟永興帝說起了他這次進宮的目的。

林立文說道:“臣,懇求聖上一件事。”

永興帝聽了這話後,用著很平靜的目光看向林立文。

林立文並沒有直接說是什麽事,他反倒先對永興帝先說起了他這些年,在各府州外放,負責某種農作物種植時所看到的景象。

“早些年時,良種尚未得以培育……”那時候,皇朝各地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畢生的追求也莫過於吃飽這般最簡單的心願了。然而後來,良種得以培育了好些出來,《農學》一書也隨著培育好的糧種,一起被朝廷推廣至各府州。

如那良種尚且還好些,在朝廷推廣下去後,大部分的老百姓也種植了起來。但那《農學》書裏面所寫的種植技術,尋常百姓依舊不知。

朝廷一直便看重教化百姓,因此各地主官的職責之一,便有教化百姓這一出。但要林立文看來,這種教化不單單是思想上的,也還應該有生活技能上的。

封建社會下,以種地為生的老百姓最需要朝廷教授他們什麽樣的生活技能?

自然是跟種地相關的。

民富國強。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有了司稼寺的前身——司農寺出現。

最開始的司農:司農者,田官也(1),其主要職責便是“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2)

但後來,司農寺改為司稼寺,田官就變成了如今的“京官”。其過去主要負責的教授百姓稼穡農桑一事,也不再是他們的主要職責了。

當然,林立文此刻提起這些,也並非要改制司稼寺。對現有部門官職做改制一事牽扯太大,即便是永興帝肯同意,只怕那些朝臣們也不會答應。

對於林立文來說,能通過司稼寺考核,進入到那官辦農學裏的每一個人,都是善農事的好手。所以每一個這樣的人才,林立文都想把他用起來。所謂的特制科考核,只是林立文根據朝廷當時的需求,先將一部分在茶樹種植上出色的人選□□,去解決朝廷暫時最急需的部分。

之後的這一部分人,有擅長者去到擅長領域去做事。再剩余的那些,既然各地主官皆有征收賦稅,教化百姓等職責,那麽何不選拔一些善農事者作為下屬,分配至各府州協助當地刺史,教導百姓稼穡農桑呢?

而這,也是林立文之前提議開設官辦農學,增設特制科的最終目的。

事實上,面對永興帝的老去,林立文也慌了。只是這種慌,林立文並非是在慌自己的前程。

林立文只是很清楚,如永興帝這般看重農業,支持他做事的君主實難碰見了。所以林立文的慌,更多的是著急。

林立文著急有些事情,如果現在還不去做,將來他很可能便再也沒有機會去做了。

因此,林立文在說完那些話後,便朝著永興帝行了一個大禮,躬身拜在地上。

這一拜,便是好長時間的安靜。

久到林立文忍不住閉上眼,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了起來。

終於,上頭傳來了永興帝的聲音:“可。”

“臣,謝聖上。”這話喊出來後,林立文才發覺長久的等待下,自己的聲音都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