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叛國(第2/2頁)

如這般先選地試種既比較穩妥,那些茶農們被教授了種植技巧後,待到後面推廣時大家因為也有了相關的經驗,後續進程也能加快許多。

……

林立文這一看,便看了好長的時間。

等到林立文終於從文書中擡起頭來時,才發覺永興帝正定定的看著自己,便忙朝著永興帝躬身:“臣一時過於投入,還請聖上恕罪。”

永興帝顯然並沒有任何要怪罪林立的意思,他當即便擺了擺手:“無妨。”

然很顯然,永興帝今日的情緒並不佳。

但這種不佳,才剛看過各地呈上來的茶樹試種文書匯報的林立文知曉,它並非來自於這些。

再者,這文書是為了呈給永興帝看的,因此很多數據書寫的都比較直觀。使人只需仔細瞧了,便能知曉目前各地茶樹試種都比較的順利。

這時,永興帝突然悠悠的說道:“這麽多年了,朕身邊好似也就大郎你未曾變過了。”

這句話一出來,林立文心中便跟著緊了一下。

朝堂上的那些事情,林立文是從未參與進去。但林立文畢竟做著這個官,且從益州回來後的這兩年裏,林立文又一直被留在了京中。

因此對於朝堂上發生的許多大事,這兩年只一心教授農事的林立文便是無心去打探,他也還是知曉了不少。

比如林立文剛從益州回來時的那個冬季裏,因上早朝而摔死的戶部度支司的金員外郎,當時經由大理寺調查,最終還是定義為意外。可前些日子,卻又因另外一起事件再次被牽扯了出來。

林立文能聽到的消息,其實基本上已經是到達結案的地步了。

那位金員外郎確實非意外摔死,而是被謀害的。至於他為什麽被謀害,是因為他牽扯到了一樁茶葉走私案件裏。

對於時下來說,茶葉所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豐厚了。

尤其是茶葉在與遊民民族交易時的優勢,使得即便朝廷對此制定了嚴律,可還是有那等不怕死的膽大包天的去幹起了茶葉走私。

做了這等茶葉走私之事的也並非別人,正是當初安排楊姓商者送了美人來給林立文,然後被永興帝褫奪了官職,永不錄用的那位郡公之孫李茂。

李茂被永興帝褫奪官職後,便注定往後無法再站立在朝堂上,只能在這京中做一閑散之人。然而出身郡公府這般高門大戶,生來更是天子驕子的李茂又怎麽能甘心呢?

再者這些年又正值皇位爭奪的關鍵時刻,作為身來就為大皇子一黨的李茂,不管是為了家族利益,還是自身,都想拼上一把。

李家當初靠的又是開國之功,才得了如今這等顯赫地位的。如李茂那郡公的封號,便是開國郡公。

因此李家在邊境是有不少舊部的……就這般,李茂借助李家在邊境的勢力,暗中幹起了茶葉走私之事。

這些年來,李茂靠著茶葉走私也確實掙來了不少的銀錢。

只是走私茶葉這事在敗露之後,不僅牽連到了李茂背後的郡公李家,便是大皇子也擺脫不了幹系。

因為稽查部門在調查李茂走私茶葉所獲取的銀錢走向後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大皇子府上。

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的轟動自是不小。

要知道按照皇朝現有律令,凡走私茶葉者,不論官職高低,身份如何尊貴,一律判處死刑。

李茂可是大皇子嫡親的表弟,其背後的李家也是堅定的大皇子一黨。李茂若是因茶葉走私一案被判處死刑,李家再一倒,便等於大皇子一派自此斬去了大半勢力。

因此這事情被敗露後,哪怕頂著永興帝強大的怒火,朝中也還是有不少的人來幫那李茂求情的。這些人打的便是感情牌,言道李茂雖觸犯律令,然而卻還是希望永興帝能看在李家過去的功勞上,給李茂留一條活路。

朝中有人這般為著李茂來求情,便也有想借此一舉將李家擊垮。他們不止拿朝廷律法來說事,還言道李茂這般行事是拿損害朝廷的利益,用以換取他個人的私欲!

因為誰都知曉,茶葉對遊牧民族的重要性。朝廷這些年來,都是靠著茶葉在與那些遊牧民族換取良馬,強大軍隊。

可李茂呢?只為著私人利益,便走私茶葉出境。在他那裏,只需銀錢或者是旁的物件便可換取茶葉,這麽一來,遊牧民族又豈會再跟朝廷換取馬匹?

因此有朝臣還言道,李茂此舉無異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