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考核(第2/2頁)

皇朝新建後,在這一塊雖做了些許的改進,但原則上卻還是對各地的主官們延續了稅收排第一的考核標準。

所以林立文在過去,別管外放到哪個地方,都能受到當地官員們的歡迎和喜愛,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朝廷把稅收擺在第一位,這些官員們別管是不是真心為民的那種好官。對於能幫助自己提升政績,多收來稅收的人,他們又怎麽可能不喜歡呢!

不過田刺史雖然是愁著臉來的安州,但事實上,安州這地方的情況也比他來之前所預料的要好些。或者準確一點的來講,皇朝各地的情況都好轉了不少。

首先便是糧食上的大幅度增長。

盡管在糧食增長這一塊,林立文一直都並不滿意。但實際上,各地的老百姓卻很滿意了。

而糧食的增長,便意味著百姓能吃飽飯。

吃飽飯後,人的營養能跟得上來。再加上皇朝建設算起來也才第二代君王,對人口的增長這一塊還保持著各種鼓勵的政策。因此人口這些年也在跟著增長,尤其是近五年,各地人口增長速度更是急速加快。

在如今這種國情下,有了人口,便直接跟稅收掛鉤。再者安州距離京城不遠,有時候不免也受到京城那邊的影響。

如這幾年,安州這地的百姓不僅跟著種植了不少經濟農作物。一些京城那地的商者,為了節約成本,也會在安州選擇一些地方開設作坊。

這些作坊的開設,不僅能使得安州這地方的農作物有了銷售,還能解決不少當地百姓的做工問題。

再有這次茶樹試種的人選分配一事,田刺史便覺得,他這運氣其實也不是那麽的太糟糕。

田刺史對茶樹種植上的事情也完全不懂,因此姜旭來了後,田刺史便熱情的面見了對方。然後田刺史便對姜旭表示,需要多少錢和人,讓姜旭直接報數,他這邊想辦法盡全力去支持。

也虧得姜旭在益州時跟了林立文五年,對這種情況,姜旭也是有過經驗了的。要不然的話,姜旭指定得嚇一跳。

姜旭便言道,他初來安州,對此地的情況暫且還不了解。具體的種植計劃和所需人力銀錢等,還需得他先探查一番,再制定出初步的種植計劃才可。

“果然不愧是跟著林大郎最久的學生。”待到姜旭離去後,田刺史便這般說道。

田刺史是不懂茶樹種植上的事,但他敢這般支持姜旭,也是不怕對方亂動什麽歪心思。那姜旭過來時就一人,然而在安州這地界上,做主的可是他這個刺史。

所以姜旭這種負責種地的小官,對於田刺史來說,他只需得在姜旭身邊好生的安置一兩人看著便行了。

因著田刺史在姜旭身邊安置了人,姜旭的動靜便時常有人來匯報。

前些日子,姜旭在探查完轄下各縣城的情況,又選定了第一年試種的地點後,還與田刺史言道,雖安州較為靠北,但一樣是適宜茶籽冬播的。畢竟茶籽冬播不僅比春播更有助於出苗,最要緊的也是冬播茶籽可直接選擇當年新得的。而春播的話,茶籽就需得先做好整個冬季的存儲事宜。

至於安州冬季較為寒冷一事,姜旭言道後面只需做好茶籽保暖保濕便可。

田刺史聽聞後,便忙表示一切按照姜旭說的來。

事實上,早在姜旭來找田刺史之前,他安排在姜旭身邊的人便把這些事情匯報過來了。這其中,還包括了姜旭對適宜種植茶樹的山地選拔。

“那姜旭在選酸性土壤……就顏色看起來黑色的,摸著松軟些的……是酸的。那白,黃色的,摸著比較硬一些的,是堿的。”

“酸的適合栽種茶樹,那堿的適合種植谷子,高粱……”

“呀,今日那姜旭還尋了好些匠人們過來幫忙,說是在測什麽坡度……”

前面的那些,因著林立文當初所作《農學》上,有對各種土壤做了一些簡單的區分。而被田刺史派去的人本身對農事上就較為了解,因此倒也很容易便弄明白了。但是後面這個測量坡度,他並不十分清楚,當時還好生的詢問了姜旭一番。

茶園開墾所選地又多選山地,測量坡度是必要的一步。而且除了坡度需要測量外,後面還有各支幹道路設計,各梯層的構建,還有各蓄水排水上的設置,都是需要經過仔細測量的。

“種個茶樹,竟這般麻煩?”田刺史對此表示極度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