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沒倒!(第2/2頁)

只是這般的寬慰也只持續了短短時日,因為一眨眼的時間,便到了林家三個姑要返程回老家的日子了。

林老頭與林老太自是舍不得林家三個姑的,只是她們終究已經嫁人生子,所以便是他們在如何不舍的,也斷沒有長留她們在京的道理。

錢秀秀這邊也是舍不得錢家人。

之前未見面時還好,雖然思念父母兄長,可到底這麽多年下來,錢秀秀也習慣了。只這一次的相聚後馬上又要面臨分離時,便如林立文當初將林小姑找回來那般了。

唯一能稍作安慰的便是,因為錢秀秀這一胎即將面臨生產,使得錢家人決定在京中多留些許日子。

於是林家與錢家回去時分成了兩批,林家三個姑便在林立文的安排下,先一步坐上了返程回老家衡縣的馬車。

分別時,林家三個姑哭得跟什麽似的,林老頭與林老太也紅腫了眼睛。

“爹,娘!”林大姑坐在馬車上了後,忍不住又從車窗處探出大半邊的身子,沖著後面的林老頭與林老太大喊道。

她這一喊,林二姑與林三姑也受不住了,紛紛這般喊了起來。

然後林老太剛止住的眼淚又流了下來。

林老頭雖沒有如林老太這般淚流滿面的,但送別完林家三個姑後,情緒便明顯變得十分的低落了。

這一日的午飯與餔食,兩個老人也是淺淺的吃了兩口,便言道吃不下去了。

而別看林家兩個老人如今已經快七十了,放在時下絕對算得上高齡長壽的那一撥人群。但他們除了牙有點不大行了外,身體卻一直都很是不錯的。

如這般的沒胃口,也還是頭一遭。

看得林立文便忍不住嘆氣,說到底還是舍不得林大姑他們啊!

尤其是時下這交通,京城與牧州兩地相隔這麽遠。這一來一回,光是在路上的時間就至少得要兩三個月。所以林大姑他們這一走,真就不知道得多久才能見面了。

在送走林大姑他們離去後,沒等幾天,林立文便也進入了繁忙期。甚至算起來的話,今年的林立文比之去年只怕來得更為忙碌。

因為去年的忙主要是小麥新品種的育種試種,而今年的忙,前期既有小麥新品種的試種,又有水稻新品種的育種試種。

按照水稻新品種的特性,所以育種試種的水田,依舊是京城轄下屯田司所負責的各官田裏。

於是一開春,新的稻種便由屯田司負責,將其送往了林立文所挑選的各官田處。負責育種試種的技術指導人員,則依舊是農事班的那些學子們。

這些農事班的學子們同樣也參與了水稻新良種的前期的培育種植,因此在種植技術這一塊,大家都是沒問題的。

而林立文這段時間則是需要去到各官田處,查驗冬小麥的長勢,以及水稻新良種的育種情況。

對於新良種上的事情,各地的屯田司也是格外的重視。

而去年便開始育種試種的兩個新品種的小麥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便是麥稈比之他們過去以往種植的小麥會矮上一截。

一開始,他們其實不大懂新良種的這項優勢在哪裏。可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麥地裏的變化越來越明顯了後,大家很快便發覺出了不同。

這裏便得說一下,京城這地方的氣候了。

處於北地的京城地勢上是較為平坦的,因此每年的春季尤為多風沙。偏春季這個季節,正是冬小麥開始逐步走向成熟收割的時候。

大家都知曉的,麥子在趨向於成熟時,前端的麥穗便會變重。此時風沙再猛地一吹,勢必便會出現倒伏等現象。

這樣一來,原本瞧著飽滿的麥穗非但最終沒辦法實現高產,甚至產量還會因此減少許多。

而老百姓一直喊著種地是在靠天吃飯,便也是因為這些原因在。畢竟影響小麥高產的幾個條件裏,抗倒伏也是尤為重要的。

可這兩個新品種的小麥,莖稈粗壯,且比之過往的麥子莖稈更矮上了些許。於是在每年必不缺席的春季風沙到來好幾波後,卻依舊堅挺的紮根在麥地裏。

“沒倒,沒倒!”一官田裏的田丁一大早便跑來了麥地裏瞧情況了。

雖說新良種在開春後已經經過幾波風沙了,並未出現往年那般的倒伏情況。但昨晚上的風沙刮得比今年的前幾次都要大許多。一晚上外面都是嘩啦嘩啦的直作響,擾得好些人都沒能睡好覺。

除了風沙吹得聲音大吵得人沒法安睡外,大家其實更多的還是擔憂麥地裏的情況。

在眼見著這兩個新品種的小麥又扛過一次春季的大風沙後,各地官田裏的人都為此為之高興了起來。

因為誰都知曉,能抗得過北地京城春季風沙的這兩個小麥新品種,今年必然是能帶來高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