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農事學堂(第2/2頁)

只是這種植物自然的進化耗時太長,偶然性也太大,遠不如人工培育來得更為高效快捷和穩定。

偏時人又還沒有專門對農作物進行這方面的細致研究,因而林立文便只能找到屯田司,讓其幫忙在今年秋收後,命各府州的官田挑選出一部分的糧種出來給到林立文。

屯田司如今已掌實權,各府州的官田皆歸其管轄,因而這件事對裴郎中來講,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林立文早些過來告知裴郎中,裴郎中便也好提前吩咐下去。畢竟時下交通極為不便,糧種運輸需要耗費的時間不少。這便也是今年林立文無法進行大規模,大批量試種的主要原因。

至於要人這一塊,這也是林立文之前與永興帝說的:“一人之力,終究太過渺小。”

林立文想系統的培訓出一些善農事的好手出來,而且這一次跟之前他在各府州的培訓挑選人選時的要求又要來得嚴格些。

首先,這些人得識字。

其次,這些人年紀還不能太大。

識字才能作為真正的農業技術人員,下到各府州去擔任教民稼穡,樹藝五谷的重責。而年輕一些的,便是因為時下交通極為不便利。所以很需要這些人在體力上能跟得上,才能吃得消這裏面的那份辛苦。

至於這些人的人品,能不能使得他們心中滋生出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便是一些未知的事情了,也是林立文所無法控制的。

所以林立文現階段能做的,便是將自己所會的農業上的一些知識,更好的教授給到這些人。

如今春耕已忙完,也正是挑選人手的好時間。

像這般識字者若是在別處怕是不大好尋,但是放在京城的屯田司衙門,卻是不難的。而且林立文要的人手並不太多,給的時間又很是充裕,可以寬限到容屯田司這邊在秋收結束後再將人選挑選出來。

這算下來中間還有好幾個月呢,林立文也能用這段時間,在莊田裏修建出一所農事學堂來。

學堂如何修建,還有宿舍等,林立文也早就畫好圖紙。並且在從屯田司回去後,林立文便著手去辦了。

於是很快,那位林大郎即將要開農事學堂的事也在京中傳開了。

“那位林大郎不是白身麽?他如何辦得了這學堂?”

“林大郎教授的是農事,憑他在農事上的那份本事,這農事學堂又如何開辦不得?”

“其實對比起林大郎要開辦農事學堂一事,我更為好奇的是,這位林大郎竟然說不收束脩?且凡是報名通過者,在學期間竟然食宿全免,學滿半年後每月還可領取薪資?”

最要緊的是,林大郎給出的薪資待遇竟然還不低!

這般大方,還是送禮都只給他們這些官大人送六個蛋,亦或者是一小把紅棗的那個摳門林大郎麽?

而且禮送得薄便罷了,最使得大家在背地裏念叨的便是,那位林大郎送禮都還是為著推廣當地特產來的。一旦這特產被推廣開後,林大郎可是連這點薄禮都不舍得再送了!

就好比那西州的啤酒,距離林大郎回京也有一段時日了,但是他們這些個官大人,卻是至今連影子都沒見著。

其實也莫說是啤酒了,這位林大郎這次因為不需要向他們推廣西州的特產,便一丁點的東西,他們也都見不著了。

“學堂這般開辦下來,其中花費想來也不低吧?那位林大郎開辦得起麽?”

因為林立文這個農事學堂,不僅有從屯田司要來的人選,他還開始對外擴招。具體要求便跟林立文之前找屯田司要人那般,識字且年紀不要太大,體能好些的。

入學時間也一並放在了秋收後。

這便也是林立文不需要屯田司幫他找尋過多人選的原因。

至於花費,修建房屋的地是官莊裏的,屬於一次性花銷。在不修建成豪華款的情況下,銀錢花費倒並不多。至於這些人入學期間的食用花銷和薪資,林立文也是算過了的。

既是農事學堂,便不可能只有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才是最為重要的。

尤其是現階段的學堂,得以時下所需的知識點為主去教授。因此這些人在林立文這田莊裏,實踐農活便會較多。如此一來,他們的夥食花銷還有薪資便也出來了。

總而言之,林立文所開設的這個農事學堂只單說是要達到盈虧平衡的話,其實一點都不難。

若是遇到一些在農事上有天賦,又肯吃苦的,林立文還能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一定的銀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