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卡水(第2/2頁)

就像林立文剛穿來之時,林家村上等水田錢家一家便占據了一大半。如林家這般能擁有十畝水田的,在村中已屬殷實人家。

村民們自身無良田可種,開荒又不劃算之下,他們便只能去富戶家佃田種植。

而張五郎剛口中說的,也跟林立文在京城屯田司裏所看到的資料相差無幾。美田,豐年兩者在一塊,方可得畝產量一石。

張五郎:“中田豐年時,或可得一石,然薄田產量卻是不行。”

林立文便懂了。

時下畝產量會對尚缺一點時,給其進上一位。也就是說中田實際的畝產量,便是在豐年時也不足一石。

至於薄田,大約是產量太過低下,便進不得這一位了。

林立文哪怕就是因為在屯田司裏看到這些資料,才會跟永興帝提議來的西州。可聽了張五郎剛剛說的,心中也分外的沉重起來了。

如古代,種植技術不行,效率低下,糧種未經改良等各種因素下,再是如何地廣人稀,老百姓的日子依舊過得格外艱辛。

之後,林立文一連轉了好幾個縣城,入目所見的旱地裏,即便是已經種植上了農作物。但其長勢卻明顯不行,幹旱的地裏,苗株分外瘦弱。

便是楊越和趙武這等不懂農事之人,見了這般瘦弱長勢不良的苗株,也知曉其產量必然不行。

說到底,西州這地方最大的問題還是缺水。

所以之前聽聞的兩村老百姓為著水源,進行大場面的械鬥事件。林立文雖不贊同,卻都是能理解的。

“大人,再往前便是景山縣了。”張五郎給林立文又簡單的講了一些有關於景山縣的情況。

景山縣與景縣聽起來只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南一個北。且景山縣有六千來平方公裏,其面積能抵得上四個景縣。

然論可種植面積,景山縣卻還不如景縣。因為景山縣這裏,別看只多了一個山,但卻是因為它有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山巒丘陵地。

而此地還因緊鄰柱州,遊牧民族較多,他們居住在草窩灘。而一些漢人便集中居住在較少的平原區。

此地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便是山區降水量多,平原區降水量少。因此它也是西州十四縣城裏的五個下等縣之一。

踏進景山縣後,其荒涼便鋪面而來。

也莫說是拿各村莊來比了,便是景山縣縣城也甚為荒涼。縣城之中的商鋪幾乎沒幾家不說,便是居住在縣城的百姓也極為稀少。

這種荒涼程度,甚至還比不得南方一些鎮子。

晚上林立文他們居住的驛站,也是黃泥土坯建立起來的房子。一進到屋子裏,幾乎所有的家具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

驛站小吏送來的免費夥食是極為簡單的一碗,摻和著許多一種當地名叫灰黎頭草做的黑面餅子。(注2)

入口的味道可想而知的難吃。

然這還不是讓林立文等人最難接受的,畢竟林立文多年下鄉的經驗,使得他出門前便命人準備好了許多耐放的幹糧帶著。

真正要命的是,此地驛站只給他們四人一小碗的清水。

他們自身攜帶的清水已然喝完,正想著進驛站後補上。

然沒想到的是,喝完了桌上那一碗小碗水後,趙武因吃幹餅子仍覺得口幹,便去喚驛站小吏打水來。卻見著對方來是來了,但卻木著一張臉回答:“大人,不是小的不給您多的水,而是我們這也沒水了。”

趙武震驚:“你這裏這麽大個驛站,怎會沒水了啊?”

楊越也皺眉。

張五郎倒是想說些什麽,但是想到了西州的情況後,便低下了頭。

林立文見狀,便從錢袋裏掏出一把銅錢遞給那驛站的小吏,笑著對他說道:“那還勞煩你去別處幫我等買些水來。”

小吏接過林立文的銀錢後,臉上便帶笑了:“大人請稍等,我這就去外面給您買水。”

這回沒等片刻,小吏便提了一小半桶的清水過來。

見著這般快的速度便有水來了,趙武立即皺眉道:“不是說沒……”

“阿武!”楊越及時喝住了他。

林立文則嘆了口氣。

如眼前小吏這般需要花費銀錢,才能服務到位的驛站,林立文這些年沒少碰到。畢竟驛站雖是免費給做官者服務的,但卻沒有固定的服務標準。

因此若想能吃住的舒坦些,便需要入住驛站的官員花費些銀錢。然牧州和吉州兩地的驛站,多是在吃住兩地卡著,而唯有西州這地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