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再生稻(第2/2頁)

太後對再生稻的口感很是滿意,甚至她品嘗時還詢問起一旁的宮人:“此米是由何地新進貢而來?”

能讓太後誤認為是地方專門進貢給皇室的貢米,便可見這再生稻的口感委實很是不錯了。

等到第二日,永興帝在朝堂上便將牧州林立文遞交上來的那三份文書,派發給了眾大臣觀看。然後他又笑著問下面的各大臣:“林大郎這次立下此等大功,然他卻曾言自己不會做官,只會種地……不知諸位愛卿覺得該對他如何嘉賞?”

眾大臣這一次則完全不同於以往,待到大家將文書看完後,一個個的都爭先恐後的誇起林立文來。各個都笑著說那林大郎果然於種田一事上天賦過人,很是該重賞一番。

崔氏一黨有人提議該賞林立文許多錢財,畢竟林立文曾經還因家貧導致無銀錢制作農具一事,大家還是有印象的。

而王氏一黨便接著提議,說除了賞賜林立文銀錢,還可以嘉獎他們家多些田地。因此林立文在文書中也有寫明,此次試種種子出自他家爺林老頭之手。

故王氏一黨便言:雖是林立文吩咐其幫忙培育的,可也該記林老頭一功。

嘉獎林老頭做官什麽的肯定是不合適的,畢竟他年紀一大把了,再者林立文這個最大功勞者都未賞賜官職呢!所以最好的辦法便是多賞賜林家些田土。讓他們家人能多多去種地,也好多給朝廷培育出更好的種子來……

“哈哈哈!確實該重賞!”永興帝沒有再看到以往的黨派之爭,心中便更是高興:“既如此,這次便賞賜那林大郎白銀一千兩,賞賜林家上等良田三百畝!”

眾大臣則齊聲道:“聖上聖明!”

很是清楚這些大臣為何這一次對林立文的態度大為轉變的永興帝,對他們口中“聖明”這話,也就只是聽聽,並未往心裏去。

待到散朝後,永興帝只換來使者,對幾位他比較看重的大臣嘉賞了一份再生稻。

畢竟這般好的稻子,也該大家一其品嘗才是!

牧州府城這邊,作為試種負責者與試種協助者,林立文與崔刺史也需要品嘗一下這些稻谷的口感,且還是上交給永興帝之前去品嘗的。

於是就在林老二覺得幹米飯已經足夠好吃了的時候,再生稻一入口後,他便覺得自己過去所食用的那些米飯都不算什麽了:“這稻孫子口感怎能這般好?”

因著是從老植株上再次抽穗長出來的稻谷,屬於稻生稻再生稻了,所以大家便又喊再生稻叫稻孫子。

“確實比尋常米飯要來得味美些。”林楊氏與錢秀秀也覺得再生稻的味道甚好,便在一旁點著頭。

林立澤則板著一張還很是稚嫩的臉說道:“多謝大兄種出這等味美再生稻來。”

林立文瞧著他這鄭重的姿態與語氣,差點沒被逗笑。

只是既是試吃,分量自然不會太多,眼下一家人能食用上一小碗嘗嘗味道便沒了。再生稻雖不用拿來做種子,但是卻是要上繳朝廷的。

林立文現在只能這般笑著對大家說道:“等明年種植得多了,咱們便可以多食用些。”

再生稻才剛種植出來,大家能感受到的便也只有其外觀與食用的口感上的區別。但實際上,再生稻的營養是要好過第一茬稻谷的。

只是因為其產量委實不高,且收割時需要保留一定植株進行二次抽穗生長,所以必須要人力勞作。於是,在林立文穿越之前已經沒有什麽人去種植了。但在這裏,在還沒有高產糧的雜交水稻出來之前,也沒有各種機械化能去協助大家種植時,低成本成熟期短的再生稻是值得推廣的。

為了能更順利的將再生稻在牧州推廣開來,林立文的推廣計劃書上,便特意請求永興帝能將今年試種的四十畝早稻作為糧種留在牧州,並按照比例,分發給牧州各縣城的百姓。

因為再生稻若想順利長成,產量高,對前一季稻谷的成熟期也是有要求的。若是第一次稻谷成熟太晚,如高產實驗田裏的那十畝,雖第二茬再生稻後面也有長成,但最終畝產量卻很是低下,第一季稻谷明明產量更高的糧種,種出來的第二茬再生稻卻遠不如早熟試驗田裏的畝產量。

因為有確實的種植試驗數據在,所以永興帝對於林立文的這一提議,表示允許。隨後他便派人將嘉賞與聖旨一並送至牧州。

跟林立文所預料的一樣,他果然被永興帝留在了牧州。聖旨裏還讓崔刺史協助林立文,一並負責來年各縣城的水稻一年兩收的推廣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