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水稻套作(第3/3頁)

當初跟永興帝提議在牧州進行試種前,林立文就有對皇朝所有的府州大致情況,進行過細致的查閱。

在那次查閱當中,使得林立文發現,林家所處的衡縣竟然是牧州整個府州最靠北的一個縣城。

衡縣的氣候情況,擁有原主的記憶且還自己親自體驗過的林立文很是清楚。所以當時未被永興帝召去京城前,林立文便已經開始準備在衡縣進行早熟稻種的培育了。

早熟稻種培育還是林立文計劃裏的第一步,而第二步便是雙季稻。

而這次的巡查也不過是讓林立文越發的確定,整個牧州轄下十個縣城的氣候,都是適合種植雙季稻的。

然還是那句話,現如今的稻種性能還未經過林立文的親自試種,具體成效如何,林立文也不敢保證。因此他不打算只采取這一種試種方式。

於是等到早熟試種稻田裏的稻苗長至一定程度時,林立文這日去田裏瞧完回來後,便吩咐人再次進行些許的稻種處理。然後他再讓人將處理好的稻種,播撒至又再度耕耙好,且施了底肥的那留下來的一分水田裏。

在秧苗長成到能被移栽的高度時,林立文又安排人將其種植到十畝已經種植過早熟稻田中。(注1)

那十名農家好手對此吩咐大驚,因為田中之前播種而下的早熟稻谷距離成熟尚且還需要一段時日!

然還不止如此,林立文又命人弄來了豆種,做一些種子處理後,此時田間早稻已經處於半黃狀態。於是林立文再讓人於前一日放幹十畝早稻田裏的水,待到第二日時,他再安排那十名農家好手將處理好的豆種,播種於這十畝放過水的早稻田中。(注2)

這般新奇的兩種種稻方式,也莫說是那十名農家好手覺得震驚不已了,便是跟著林立文許久,自認在種地一事上算得上見多識廣了的林老二,也很是被震驚了一把。

那些個農家好手顧忌著林立文官身的身份,心中雖大感奇異,但卻都老老實實的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去做事,沒什麽人過來親自詢問一下。可林老二卻不同,他當即便對林立文問出了眾人心中最想問的:“大郎,為何要這般種植?”

林立文說道:“我就是想試一下……此時再重新種植一些稻苗或是豆苗於隙中,看看是否能成活……若後種這些還能成活,此法便可使得老百姓田中每年皆可多種上一茬糧食。”

其實這不過是水稻套作法中的稻稻套作與稻豆套作。

只不過在時下,還未有人用這法子去種植過,因此大家才會覺得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