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春種(第3/3頁)

只是這麽做,在林立文看來,種子並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發芽率,且出苗時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所以在選種後,林立文帶著那十名種田好手,開始對種子做一些處理。

第一步依舊是選種,只是選種完後還要再曬種。緊接著便是用清水對其進行浸種,且浸種時還需要經常攪拌,一些之前未能挑選出來的不合格稻種也會漂浮上來,便可以將其去掉,進行深一步的選種。

最後一步便是種子催芽。

在現代有各種塑料膜可以將其覆蓋保溫,但是這時代是別想了。因此林立文只能讓大家找來一些幹稻草,替換了塑料膜。

好在牧州府城這邊溫度較高,林立文不用擔心溫度不夠的問題。甚至他還要偶爾噴上清水,翻動上面所覆蓋的稻草,防止溫度過高燒芽。

等到種芽長出來後,便可以準備將其播種至秧床裏了。

這一系列處理稻種的方法,都是這些農田好手從未見過的。因此大家一面順從的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去做,一面也私下議論過這些種植法子。

“我可得好生學了……若是能行的話,將來我家的地裏也這般去種!”私下議論時,眾人還十分的高興。

他們都是牧州當地人,對林大郎種地上的本事可是沒少聽聞。因此當初孫主事來選人時,大家知曉是給林大郎去試種後,都是爭相報名的。

而按照林立文這法子所育出來的秧苗,果然不僅出苗率要比別的秧田來得高,還長得很是壯碩。

待到秧苗長到一定高度後,林立文便安排大家插秧了。

畢竟是林立文出生地所屬的府城,且前任王刺史作為發現林立文的“伯樂”,早將林立文所制作的一系列農具在牧州全府州推廣開來了。如官田這種屬於朝廷直接管轄的,便是當時未曾有屯田司接手,但那一系列林立文所制出來的農具,也在王刺史的安排下,全都置備齊全了的。

如今這十位農田好手便坐著林立文制作出來的秧馬,在秧田裏快速的插秧。

有了秧馬的協助,這五十畝秧田倒也很快便插完了。只是讓眾人很不解的是,林立文當時育種的只有兩種水稻種子,因此秧床培育兩處,水田也按照二十畝與三十畝這般分配插下去,他們是能理解的。

可是到最後,林立文卻讓大家單獨留出來一分地的水田莫動。

眾人一開始還想等著看他剩下的安排時,林立文卻久久未曾下達吩咐。更甚至他好似忘記了這剩下的一分還未種植的水稻一般了,還駕著馬車出城,開始巡查一些離府城較近一些的縣城水稻種植情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