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求助與推廣(第2/3頁)

林立文便道:“大人是知曉的,我在讀書一事上,委實沒什麽天賦。”

“大郎不必妄自菲薄。”嚴侍郎卻說道:“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郎你在農事上的天賦,卻遠非尋常人能比的。”

所以要不怎麽說嚴侍郎是皇朝第一好上司呢!在事業上,全力配合林立文,由著他自由發揮。便是倆人說話之時,嚴侍郎更是將誇贊時刻放在嘴上,且讓人一聽便覺得他很是真心實意。

嚴侍郎還不僅是這樣,如此次林立文所拜托之事,其實已不算他職責之內事物了。他卻還是應承了下來,當日便拿著林立文所畫的制作圖等物,去尋了徐刺史。

且在他尋完的第三日,徐刺史便下達政令,命令吉州所管轄之下的各縣令,全力推行新農具與火耕水耨的開荒之法。

與此用時,徐刺史與嚴侍郎所寫的奏折,也一並快馬加鞭送去了京城。

其實對於如北地吉州這般苦寒,導致去年推廣農具收效甚微的府州,整個皇朝還有許多。然就跟林立文所想的一樣,朝廷並非不知曉這些。但無奈皇朝新建,國庫空虛。便是永興帝想以國庫撥款助力百姓制作農具開荒都很是艱難。

可如今有了林立文新想出來的農具和開荒法子,這件事便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所以將嚴侍郎與徐刺史送上來的奏折分別看完後,永興帝很是高興的連誇道:“林大郎果然不愧是林大郎!此法甚好,甚好!”

於是永興帝還在第二日的朝堂上,派遣出幾位官員攜帶聖旨,命其速速前往其他如吉州北地一樣的府州推廣新農具與火耕水耨的開荒法子。

新農具的制作極其簡單,用鐵還甚少。那火耕水耨的開荒法子便更是簡單,因此一經推廣,不少皇朝百姓們便熱火朝天的開起荒地來。

像北地吉州這邊,他們屬於開墾的最早的那一批。如今那些開墾出來的荒地裏面,種下的大豆,油菜等農作物還都出苗甚高了。

且雖說是才開墾的荒地,但土壤確實如林立文之前說的那般,甚是肥沃。

見著地裏作物長勢甚好,吉州百姓們也很是歡喜。

“今年家裏開了不少荒地,使得多種植了這許多的糧食,咱們今年的冬日便不會那麽難熬了!”

“是呢,是呢!日子可算是能好過些了……”

“老天庇佑!聖上聖明啊!才給我們送來了大郎……”

喊出最後這句話的正是吉州松縣羅灣村的村民們。

他們起初並不知曉林立文便是之前官府推廣那些農具的制作者,可後來徐刺史派人再度前往吉州各地推廣新農具與火耕水耨的開荒法子時,與當地的裏正說了這些。

羅灣村這邊的裏正這才知曉林立文原來就是林大郎,然後他又將這事,告知了羅灣村的村民們。

羅灣村的村民們震驚這一消息,但對林立文也更為感激和喜歡了。

“唉,可惜這時候的構樹穗已經沒了……”不少村民們都有圍著自家屋門口的構樹,進行過這樣的感嘆。

因為他們都聽說了,林大郎就是因為愛吃構樹穗,這才將牛車停下。然後與羅麻子購買構樹穗時進行一番交談,才得知了他們村無銀錢購置農具種地的情況,於是便給大家想出了解決辦法!

他們感恩林立文此舉,偏又無其他本事報答。便如之前林家村的村民們一般,知曉“大郎愛吃魚”,大家就不停的送來一般。若非現在時節已過,羅灣村的村民們也想去給大郎送構樹穗呢!

“唉,只能等到明年春季了。”村民們嘆息道。

“還望老天保佑,能讓大郎一直留在我吉州……”

林立文來到吉州的任務,便是在此地試種棉花。那些官田裏的棉地試驗地老百姓雖不能進入,但遠遠瞧上一眼,總還是能行的。

眼下正值七月,棉地長勢一片良好。便是沒能走近一看的村民們,也能知曉今年棉花試種極有可能真的能成。

而棉花一旦試種成功,他們吉州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試問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又哪裏舍得林立文離去。

而對林立文不舍與懷念的,還有遠在好幾千裏外的林家村的村民們。

前有林立文教大家種地,給他們想出好使的農具,使得大家田地都有變多,家中糧食不缺。後大家又得了林立文的法子養豬,也很是賺了不少錢。

且離去前,林立文還曾特意交代過大家,說聖上後面肯定會把養豬的法子公布與眾,所以這豬肉的價格也會因此受到不小的影響,開始越逐漸下跌。所以他建議大家後面養豬之時切不可貪心,以免受其影響甚至還因此虧損。

村民們都將他的話牢牢記住了,雖還是難免會有一些貪心者,但在養殖數量上還是多少有些克制。再者,如今時日還短,豬肉價格還不至於現在就受什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