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脫棉籽與綠肥(第2/2頁)

林家還不是第一次往城裏給他們稍東西了,但凡他們有事來城裏,必會往鋪裏捎來不少東西不說,每月月初,林老二架著牛車送林立澤來念書時,也會捎帶上一回口糧。

最後這樣算下來,林立澤除了住在他們家需要幫忙照看一二外,非但口糧不需要他們補貼,反倒是他們在這裏面占了不少便宜去了。

而這樣做的結果便導致黃家那邊的老人和兄弟妯娌們,都無人對林立澤借住的事而生出什麽意見和不滿來。

“不多不多……”林老二高興的指著那些東西一一說道:“兩樣米和雞鴨是自家的,菜幹這些是娘和你們兩個嫂子曬制的……至於這一籃子的蛋和魚,那都是村裏人送與大郎,自家沒吃完存下來的。”

林立文是八月上旬開始教授村民們養豬的。

而眼下,已是冬月中旬,村民們養得早的那批豬已經養夠三個月了。這用飼料喂養了三個月長大的豬,幾乎都長得肥碩了起來。

雖進獻給聖上豬頭一事還未傳回消息,可便是沒有這一出,現在的林家村也多了許多特意跑來求購豬頭,豬蹄等物的富戶鄉紳們了。因為再有兩三月,便又到了縣試開考的時日了。

帶有這種需求而來求購豬的人,給出的價格還很高,有一些村民們實在沒忍住,便將豬給賣了。而在將豬這麽一賣出去後,那就是一筆對他們來講,能稱得上巨款的銀錢。

於是村民們本就感恩林立文一直在農事上的幫助,眼下又得了人家這般好的養豬法子,賺了這許多的錢,大家可不就越發的想對林立文好了麽?

林立文最近又因為長身體,瘋狂抽條中。村民們便把家裏雞鴨下的蛋大多都拿去給了林立文,還一個勁的說著:“大郎,你太瘦了,要多補補,多吃點蛋!”

且還一直都有“大郎愛吃魚”的傳說,故他們往家裏送魚這事便從未停過。

最後,將東西拿給林二姑與黃書成後,林老二與林立文又駕車去了學堂那邊,看完林立澤後這才返回的林家村。

林立文定制的那件農具,是在十日後才被黃書成托人送到家裏來的。

東西一被送來,林立文便立刻取來棉花進行試用。

眾人便只見他左手往裏面喂棉,右手則轉動機子上的曲柄,左腳再踩動踏板……那些大家一直一來都靠雙手去剝的棉花,便輕易的將棉與籽分離了。

“大郎,這物件喚做什麽?可太好使了!”有村民也在試用一番後,驚喜的朝著林立文詢問道。

林立文回答:“此物是一名喚趕車的軋花機,與棉花脫籽時可省力便捷許多。”(注2)

可這物件也有一個缺點,那便是需要用到一部分的鐵。

鐵價貴,村民們便舍不得花這錢。再者,雖今年棉花產量有所增加。可大部分的村民們皆只種植了幾畝地的棉花。全收獲下來,也不過只有幾十斤。

手工剝棉籽是辛苦,可一來數量不多,二來如今是農閑時間,他們也不需要趕工。故這種軋花機雖用起來非常好使,可最終卻沒有一個村民們表示也要去制作一台。

大家只詢問林立文:“大郎,你家這軋花機,可願往外租用?”

這種問法,便是有償的租用。

“可。”林立文回答的也很幹脆,不過他又開口道:“我這裏還有一法子,可助大家於脫棉籽一事上輕省許多。”

眾人聞言,便急切的問道:“還請大郎細說一下。”

然林立文可不止是要細說,他甚至還一早便讓林老二幫忙把這物件給制作了一小籃子出來。

“大郎,你這東西又如何使用啊?”村民們滿臉疑惑的一邊詢問林立文,一邊指著一籃子的打磨好的,瞧著有點似於婦人梳妝所用的那種帶著手柄的鏡子樣式木塊。可偏這些木塊上面還卻又密密麻麻的紮滿了如梳子一般的,打磨得一頭很是尖銳的竹制細齒。

“這物件使用起來很是簡單。”林立文說著,取來一團棉花,將其放置在木塊紮滿了細齒的那一面,然後再拿起另外一塊木塊,用它也紮滿了細齒的那面,與放置了棉花的那塊木板來回摩擦。

摩擦幾下過後,眾人便驚奇的發現,這棉花與棉籽真就被脫離開了!

“這物件甚好!”

“我一會回去,也來制作!”

好用,方便,省力,快捷!便是婦孺老者也能輕易上手。最要緊的還有一點,此物不需要用到鐵!

其實這物件上的細齒用鐵來制作,效果會更佳。可林立文就是考慮到現如今大家的條件,才換成的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