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教誨(第2/2頁)

其實是林立文也瞧出了林大姑與劉保田之間的不對勁,再者之前育苗和滅蟲都未見著劉家來人,當時他便也覺出了點。只這事他一個侄子不好插手太多,便只在林大姑準備回去之時,把用藜蘆滅蟲的法子寫好,讓她帶回來。

劉家人雖不識字,可劉家村總還是有人識字的。只要藥方拿去給人看了,林立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他給藥方的目的其實也就兩個,其一是護短,讓劉家和劉家村的人都知曉自己是顧著林大姑的,平日裏相處時好能對林大姑多幾分包容。其二,林立文也是真心想劉家村的村民們都能學了這法子去治蟲,地裏能多些收成。

因為這年代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實在是太苦了。

此刻,林大姑把方子拿出來與眾人瞧後,她又接著說那藥物是如何好用的,說她還去瞧了林家村種的那些棉地裏的棉苗,真不見往年那般多的蟲眼了。

這一次,得了林老太教誨的林大姑可是從頭到尾一句邀功的話都沒有,可劉家聽在耳朵裏,卻覺得林家做事分外貼心和細致。

劉家老兩口自不用說,笑著連連誇贊:“大郎怎就如此聰慧能幹,竟能想出這般好使的滅蟲法子來……”

家裏的棉地和豆地在噴灑過藜蘆根水後,沒等上多長時間,地裏便有了明顯的效果。畢竟這年頭還未有什麽治蟲的法子出現,許多蟲子對藥物的抗體也很低。

劉家人瞧見成果竟這般驚人,頓時又想到之前的事,委實後悔當初為什麽沒能跟林立文去學那育苗法子。因為他們還聽說了,林家那棉地長勢可謂是驚人的很!

尤其是周圍還有別的棉地放一塊比較時,可謂稱得上是天差地別。

這藥水的效果出來後,劉家也變得格外熱鬧了起來。因為每日都有劉家村的村民們上門來與林大姑請教,如何用藜蘆根治蟲。

林大姑最近可謂是劉家村的大紅人了,走哪都有村人熱情的與她打招呼。如此一來,林大姑雖未主動去與人顯擺了,但獲得的注意和贊嘆卻比她往常故意顯擺要來得還要多。

便是家裏的兩個妯娌,最近也來與她討好了。例如做飯等家事,一瞧見她幹活,兩個妯娌便會趕緊上前來搶過。

說到底她們會這樣,也都是為著治蟲的法子。

這法子不僅讓劉家的棉地和豆地免受了不少的蟲害,便是她們娘家,在她們把法子帶回去後,地裏的蟲害情況也好轉許多。

為這事,兩個妯娌的娘家也都把她們分別教誨了一番:“莫要與你婆家大嫂再起爭執……她也不是什麽壞性子的人,不過是愛聽些好話罷了……”

“平日裏順著她些又吃不了什麽虧,不過是口頭上的幾句好話而已……但自家得了益處,這才是最實際的……”

如此一來,劉家三個妯娌都改了些許的脾氣,倒使得劉家近日來家庭氛圍一下子變得前所未有的和諧。

“都不是什麽傻子。”面對三個兒媳婦的轉變,劉老太背地裏便這般與劉老頭說道。

“還是咱們當初把親家選得好。”劉老頭便說:“親家不糊塗,教出來的女兒便糊塗不到哪裏去。”

其實要劉老頭來說,三房親家裏,原來的林家老兩口其實是有一絲糊塗的。

林家兩個老人在大事上是沒得說,可就是對大房的偏心,讓劉老頭頗有點看不過眼。但這事與他家幹系不大,便從未說過。再者平日裏林大姑雖有幾分顧娘家,可一來有他們兩個老人在,林大姑不敢。二者便是林大姑自己,總歸還是有點分寸在,不至太過。

而且後來林立文被趕出學堂後,與農事上又展現了諸多天賦,劉老頭便更不會把這些話說出來討人嫌了。

“大郎雖念書不大行,可種地上,卻著實天賦過人。”劉老頭還忍不住誇贊道。

劉老太也點著頭,表示贊同。

只這邊倆人前腳才這般誇完林立文,沒等多久林家那邊便鬧起了不小的動靜。

便是劉家這邊,很快也有人急忙跑來告訴林大姑:“哎呦,大郎她姑,你怎的還不去你娘家啊?我聽好些人都在說你那娘家大郎不知怎的回事,竟然把上好的棉株頂心給摘了!”

“什麽?”林大姑的臉色果然驟變。

都顧不上跟劉家兩個老人說上一聲,林大姑便急急忙忙趕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