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開荒(二)(第2/2頁)

縣衙戶房。

役員接過林立文遞過來的開荒文書和戶籍仔細的看了遍後,又拿出算盤算了算:“開荒五十畝地……按照規定,你可領取棉種三十斤,豆種十斤。”

在這裏,賦稅征收的都是實物。水田上繳的是稻谷,而旱地上繳的則是大豆和棉花。這也是因為水稻是主食,棉花可織布制衣保暖,大豆則能榨油。

於是縣城大多數百姓地裏種植的也是這三樣作物,便是官府這邊對於開荒給予的糧種幫襯,也一樣是這三種。

林立文這次開荒的五十畝地又都是旱地,發的自然就是棉種和豆種了。

開荒除了糧種補貼,官府還允許賒欠農具。然林立文看完可選擇的農具後,默然了。

這些農具倒也不是說不能用,但皆都是這年代常見的那些,使用起來效率很低。且官府又是賒欠,日後是要還回來的。

林立文想了下,便說道:“農具不用了。”

役員:“既如此,那我便給登記上了。”

林立文忙道謝:“多謝。”

登記完後,役員又道:“豆種和棉種憑這個去倉房找倉大使領取。”

林立文:“好。”

縣衙負責管理倉庫的人員統一稱之為倉大使,沒有官職,自然也不算編制內人員。

林立文跟林老大拿著憑證,又去了倉庫找倉大使把豆種和棉種領到,開荒登記的事這才算辦完。之後他們沒有先回林二姑那裏,而是直奔鐵匠鋪。

鐵匠把林立文遞過來的圖紙看了看,又詢問了他一些細節,便說道:“你這次打造的農具較多,時日怕會有些長。”

林立文便問道:“分批來取可行?”

鐵匠笑道:“可,五日後能取一部分。”

“好”

林立文說完,便讓林老大把訂金交了。

訂金一交,林老大帶來的錢就花去了一大半。饒是早就做好了心裏準備,林老大臉上也不免帶上了幾分心疼。

就是林立文心裏也忍不住嘆了口氣。

古代鐵就是貴,只是打造了一些開荒所需的農具,就把家裏前段時間售賣打谷機的錢花去了一大半。也就不怪即便朝廷鼓勵,還有糧種幫襯,卻依然沒什麽老百姓願意去開荒了。

沒點家底子,竟是連地都種不起!

與鐵匠定制好了農具,林立文還得再去一趟縣城的糧店。

“請問店家,你家可有穀種售賣?”

穀便是後世的小米,只是在這裏產量不如麥子,口感不如水稻,且當地增收賦稅種類並不包含它,因此本地種植者較少,只一些喜食粥者或是用於釀酒才會特意種上一些。

林立文之所以想要種它,卻是看中了它極其耐旱的特性。

作為縣城的糧店倒是有穀種的,店家便問道:“有的,客人需要多少?”

林立文打算用那較平整的荒地裏的二十畝來種植小米,即便小米做主食食用口感不如稻米,但把它摻和白米一起煮來吃,口感絕對是能遠剩米飯摻和各種野菜青菜的口感的!而且小米養人,食用它能對身體好。

種植一畝小米大約需要種子兩斤,然這裏一斤是十六兩,林立文在心裏計算了下才說道:“給我來三十斤。”

預留出多一些種子,可以用於後期的補苗。

三十斤的小米裝好後就是沉甸甸的一麻袋,錢自是又花出去不少。林老大帶來裝錢的錢袋,此刻已然所剩無幾了。

最後所需的穀種也買好,林立文和林老大便折回店裏,與林二姑和黃書成道別。

臨走前,林立文說道:“鐵鋪那邊還得再次麻煩二姑夫幫忙捎帶回村了。”

“大郎怎的這麽客氣了!都是一家人,哪用得著說什麽麻煩不麻煩的。”黃書成在林二姑的吩咐下,又給他們添了不少自家鋪子售賣的東西放進牛車上的籮筐裏,才笑著說道。

在林立文和林老大回到林家村後,又過了七八日,受黃書成拜托之人終於將林立文訂制的第一批農具送至了林家。

林家幾個人在家裏一通忙活,將農具組裝好後。隔日林家村眾人便都聽說了一件事——林家大郎要開荒了,而且他一次就要開荒五十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