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耬車(二)(第2/2頁)

林二姑便回道:“素包裏面全是菜,吃進肚裏哪能有純面做的饅頭紮實。”

這裏的素包可真就完美的詮釋了,什麽叫皮薄餡多。個頭都做很大,一口咬下去,外面只有薄薄的一層皮,裏邊全是滿滿的菜。

只是這些菜餡只放了點鹽做簡單的調味,所以吃起來依舊是一股子草味。而購買這種素包的,都是沒什麽錢,只追求簡單的飽腹之需的人。

而純面做出來的饅頭在個頭上,要比素包足足小上三分之一,顏色因為粉質的原因也偏黃。可林立文一口咬下去卻是滿口的麥香,兩個饅頭吃完後,肚子更是有一種自穿越過來後少有的飽腹感。

使得林立文越發迫切想要趕緊把糧食產量搞起來,可鐵鋪那邊定制的農具需得等上至少三日才能做好,但他們卻是不能一直呆在城裏就這般等著。

於是待到林老大和林立文將饅頭吃完,便提出要回去了。林二姑去收拾了一些自家雜貨鋪子售賣的東西往籮筐裏塞的時候,黃書成則對著林老大他們說道:“我隱約記得有人近期好似要回鄉裏,待我晚點再去問問,若果真如此的話,便托他幫你們把那農具捎帶回去。”

林老大忙道:“那再好不過了。”

進城一次就得繳納一次落地稅不說,光是來回縣城這一趟也不是個輕省的活。

好比今日,天不亮就趕路,路上更是半點都不敢耽擱。但等到林立文他們回到林家村時,太陽已然不見,僅剩下一絲余光在照亮著天邊的雲霞。

林家餔食已經做好,被林老太放在灶上用余火溫著。這會瞧著林老大和林立文都回來了,便連忙端上桌。

林老太惦記著林二姑,等不及在飯桌上就問起了林老大。

林老大回道:“我瞧著蕓娘氣色還不錯。”

“那就好。”林老太嘆氣道:“我現在只盼著蕓娘這一胎能如願生個男孩才好。”

這做娘的,哪怕閨女出嫁了,心裏面終究也是惦記著的。

林老太有三個閨女,林大姑嫁的是隔壁劉家村,雖說家底差了些,但林大姑爽利能幹,女婿也人好厚道,不用她多操心。而林三姑呢,家裏本念著她性子軟,特意選了個離家近的。哪想到當初是近了,可那一家子原是因為打仗逃難過來的,後來太平了,朝廷又發布歸鄉函告,這一家便隨大部隊歸鄉去了。

那距離可遠了去了,林老太縱使想操心也操不著了。

現在唯有林二姑這裏,雖說嫁的最好,公婆又明事理,早早就給了鋪子讓小兩口單過,還肯幫忙帶倆孫女。但叫林老太覺得唯一的缺憾,就是林蕓娘缺個兒子了。

為著能讓林二姑趕緊生個兒子,林老太最近沒少對著祖宗牌位祈禱。

飯畢,林老太開始收拾林二姑送的那些東西。

林立文則跟著林老頭,拎上十個雞蛋,去了錢家。

開溝器已經交了錢在趕制了,要不了幾日黃書成還會找人幫忙捎帶回來。等開溝器一到,耬車的其他部位也能做好。但要讓其使用起來,還需要一樣東西——牛。

牛在古代一直都是受官府保護的,每一頭牛都是要去官府報備並登記在冊的,百姓更不得隨意宰殺。

林家沒有牛,整個林家村有牛的人家也只有那麽少少幾戶,因此大部分人到了需要牛來幫忙耕地時,就得攜帶物資找有牛的人家租用。

錢老爺家的牛是林家村最多的一戶,成年壯牛就有四頭,且另外還有兩頭母牛和三頭才三四個月大的小牛犢。

人又和善,村裏人都喜歡租用他家的牛。這會錢老爺聽說林家要租牛用,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還笑著問:“只租用一日夠了嗎?”

林家雖然只有十畝桑田,也不贊同林立文去開荒。可並不代表林家就沒有開過荒,相反他們開出來的荒地就有七八畝。這是因為當初他們開的早,搶到了較好一些位置的旱地。

而現在太平日子已經過了十五年,好荒地早被搶沒了,林家這才不願林立文去開荒的。

林老頭想到自家大郎做的耬車,便忙回道:“夠了,夠了……”哪怕最後與林立文說的有一點差異,他們自己也能趕出來,用不著多租。

畢竟多租用一天的牛,就得多出上十個雞蛋。而且牛租回去了,當日喂牛的吃食也得他們準備,還得盡量置備好的,萬萬不能委屈了牛。

牛確實是吃草為主,但卻不能只吃草。

而一頭勞作的壯牛,一日的吃食也需耗費不少。這在糧食產量本就極低的古代,更是使得一些老百姓哪怕買得起牛犢,也不一定能養得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