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拒絕(第2/2頁)

念書考科舉,考中了當然是前途光明。可真等林立文穿來才知道,考科舉真沒想象的那麽簡單。

這年頭消息閉塞,知識全靠夫子教導。若是沒有好的夫子和足夠的書本,想考出功名,難度不亞於登天。

當然,原文男主這種受老天寵愛,天賦過人的不算。

林立文論資質,也就是個普通人。縱然他穿越前念過大學,但現代的教育跟古代完全不是一回事。

林家還家貧,一日三餐都尚且不能滿足,林立文實在沒法心安理得的吸著林家眾人的血,去念一個他自己都不能確定是否能考出功名的書。

林周氏眼淚流的更厲害了。

作為一個母親,是最心痛自己兒子的。

林大姑心裏也難受,猶豫了下,又說出了另外一個主意:“……要是真不念書了,讓大郎拎點東西上一趟錢家。看看能不能從錢家佃點田地……”

錢老爺家的地都是肥沃的上等桑田(注1),他家心善,收取佃戶的租子也不高,因此村裏人都搶著做他們家的佃戶。

錢家現在肯定沒有還沒佃出去的田地了,但林立文不是不久前跟錢家小姐定親了麽?作為錢老爺的未來女婿,錢家多少應該會幫襯一下吧?

種地這事,林立文還真有這個想法。

他本就是農業大學畢業,畢業後更是回鄉搞過長達十年之久的土地承包。即便是穿越到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和化學肥料。但論經驗和能力,林立文有自信能在古代把田地種出一定的成績。

不過找錢家幫忙,去做錢家佃戶這件事,林立文卻並不打算。

林立文說道:“我想去開荒。”

開荒兩個字一出來,全家人的臉色都變了。

就算是出了學堂的事也沒責罵過一句的林老頭,這會也黑著一張臉說道:“你去開荒?就你那點身板,你能開出個啥名堂?”

林老大和林老二臉上露出了對林老頭這話的贊同。

林大姑也說他:“大郎啊,就算是念不成書了,你也不能自暴自棄啊!”她還說道:“大姑知道你心氣傲,拉不下臉去找錢家……但還是那句話,臉面它不能當飯吃……”

“你大姑說的對!”林周氏也趕緊道:“兒啊,咱可不能去開荒。”

甚至連林楊氏都說了一句:“家裏也沒催著你做事……”

總而言之,對於林立文說要去開荒的事,全家竟然沒有一個是贊同的。

要說開荒有哪裏不好嗎?至少現如今朝廷是十分鼓勵老百姓去開荒的,凡是男子年滿十五歲後,可向當地縣衙報備,允許其開荒。對於開荒田地的數額,也是不受限制的。

不僅如此,開荒出來的田土越多,朝廷還有一定的幫襯。比如提供一定的糧種,以及賒欠耕田所需的農具。

但即便如此,願意去開荒的老百姓卻沒幾個。

因為在沒有先進的農具設備和培育出優良糧種的古代,整個農業生產力是極其低下的。

農業大學畢業,學過這一塊歷史的林立文知道。縱觀整個過去史,在沒有雜交技術出來之前,各個朝代地裏的糧食產量普遍是在畝產兩百斤至四百斤之間。

這還是太平日子下的產量,若是碰上天災或是戰亂,產量甚至能低破百斤。更甚至於顆粒無收的都有。

如今皇朝新建不過短短十五年,眾多的老百姓才剛得以安定。而受過去的戰亂影響,如今他們林家村裏,即便是如錢家那些良好的桑田,畝產量也才剛剛接近兩百斤。

還有開荒,在沒有好的農具幫助下,光靠人力勞作,再是勤快又能有多少效率呢?更別說官府鼓勵的開荒,還全都是一塊塊需要花費大力氣的貧瘠荒田。

畢竟誰也不是傻子,好的田地大把的有人搶著要。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開墾出來的荒田,朝廷也只減免前面五年的賦稅。畢竟朝廷鼓勵百姓開荒,本質還是為了增加賦稅,強大國力。所以荒田開墾五年後,不僅賦稅要交,並且這些田地還會被朝廷劃撥成露田(注2)。

但給鄉紳做佃戶種植的全是桑田,賦稅是按照戶調法由鄉紳去繳納的,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佃戶去額外繳納。而且鄉紳的田地基本都是上等的好田,百姓們給鄉紳種地即便是繳納佃租,那也比開荒要來得收成高。而且他們還能跟鄉紳借到一部分的耕具甚至是耕牛,這可比自己去開荒也輕省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