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過,雖然有了思路,但真正下筆的時候,邢遠還是遲疑了。

“象,大象,當時人的認知中,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從而,象這個動物在文化開源時,就有了非常特殊的地位。”

反過來說,象,即“大”的象征,形容認知中極大的事物。而同時,人們又意識到,“大”是難以描述的無形概念,因此只能說“像”。

從“大”認識到“小”,從大象分出各個層次的小象,因此,“一”是最大的象,然後是“二”,僅此於“一”的兩個大象。

邢遠慢慢思考,他不是在訓詁,不是在學科意義上探討字的意義。

作為中文系學生,他當然了解學科上的知識,但神秘側的研究方式跟現實學科不一樣,這是兩種迥然的思維,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一種。

“正常來說,我們會認為這些知識出現得非常早,帶著原始色彩,是相當樸素的自然觀。”

“認知科學認為,大小屬於抽象的觀念,古人們理解抽象概念有一定難度,他們更能理解具體的事物,比如太陽月亮天空。”

而事實是,文明早期的時候,部分知識就已經高度抽象。被稱為文明緣起五千年第一經的周易更是抽象中的抽象,將萬事萬物抽象到了最後的一,甚至走得更遠。

“如果這些知識並非原始人民發掘的,而是文明相當成熟,甚至已經達到了某種巔峰的人們發掘出來的呢?”

神靈看望大地上的人類,自上而下,由抽象到具體,故知識高度抽象,人類仰望天空,自下而上,由具體到抽象,要從具體的事物出發,去理解抽象的事物。

“也就是說,八卦、周易等知識,其實不是人類的知識,是天神的知識,或者說,是層次極高的人類發掘出來的知識?”

邢遠寫到這裏,筆尖停了下來,懸在空中,遲遲寫不出下一個字。

他想起了異界朋友們的說法,他們好像形容“八卦”是神的知識,這麽看來,還完全一致了。

邢遠心中忽然觸動,雖然異界朋友們的言辭總是比較誇張,但他們也是真能理解,不得不說一句佩服啊。

“對了,倫德先生好像還畫出了知識譜系圖,他的看法也相當厲害,層層劃分,大家後來的補充也相當有意思,雖然難免存在一些偏差,但總體上的意思是對的,唯一比較單薄的是第二層。”

邢遠點開了畫家的帖子,一直拉到最新更新的帖子,再確認了之後,心想果然,大家關於第二層的理解還不夠,只停留在印象中。

“這也沒辦法,我沒有做多余的鋪墊,大家可能還意識不到。”

現在他們對第二層的解釋還停留在“天空”與“大地”上面,伏羲神話中提到的“太陽”和“月亮”沒有被怎麽注意。

“不過,倫德先生注意到了盤古開天地的‘上升’和‘下降’,洞察力真的太強了。”邢遠深感佩服。

“陽氣上升而成天,陰氣下降而成地,如果他能連貫起來,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那情節就是陰陽的伏筆。”

而陰陽,正是《黃帝內經》的關鍵內容之一。

想到這裏,邢遠的靈感又一次疏通了。

在考慮了異界朋友的閱讀情況,以及目前的進度之後,他對翻譯策略做了一次調整,由淺入深,將故事提煉成了寓言,結合了其他的故事形式。

“網友書翁好像提到,直接閱讀知識他們會當場發瘋,這個說法很誇張,他應該是想表達,這樣他們會理解不了的意思。”

邢遠點了點頭,仿佛想到了面對高等數學時的自己,不得不表示非常理解。

“數學確實會讓人發瘋。”

中午時間12:21,他翻著詞典,一字一詞的對應翻譯,再一次專研了羅爾塞的造詞法,和比較特殊的語法。

他並不著急,時間在他這裏過的慢,翻譯就是要慢慢磨,以求精準對應,盡可能減少歧義。

“我們的古籍經常以很少的文字表達很多的意思,一句話可作多種解釋。”

後來人看,可能會覺得很復雜,認為這種語言思維不夠清晰,表達邏輯不夠準確,尤其是作為考題或者研究時,真的讓人抓狂,但邢遠能體會到這種語言表達的美妙之處。

“當然了,也有說法稱,這只是因為缺少記錄文字的工具,比如說竹簡不夠,才只好這麽寫。”

“但是我……”邢遠沉思,低語道:“感覺不到那種勉強。”

他專心致志,筆記都寫完了一本,只好用上新的筆記。他的翻譯就像他的雕刻,講究毫厘之間。翻譯中途,他想起了曾經翻譯過《黃帝內經》英譯版的前輩們。

“三十年、五十年……即使專研了這麽長時間,前輩們最後還是認為沒能完全翻譯出來,不能滿意,明明是直譯過去的,然而翻譯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好像少了很多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