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5章

06868-生活課程

按照規則,當孩子年滿十八歲的那一天,其便再不能從孤兒院得到免費的物資。雖然實際操作時稍有條件的院都會再支援大孩子一段時間,但這份額外支援通常最多不會超過一年,而十九歲,一般應該還在上大學。

雖然可以向學校申請助學金,如果成績好還有獎學金可拿,但如果自身能獲得其他收入、如果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能利用有限的收入盡可能讓自己生活得舒適,心裏肯定能更安穩很多。

輝光開設的那些課程就是為了使孩子們在成年之初能擁有那份心安。

這些課堂完全不講虛的,全部是用案例告訴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怎麽做’‘怎麽做相對更好’‘怎麽做雖然結果不太好但也算把事情解決了’‘絕對不能怎麽做’。

比如,如何在打折物品中選出品質最好、性價比最高的;如何避開通過復雜計算方式掛著打折之名、但其實比日常價更高的坑。

又比如,用線、竹條等簡單材料編制出可愛的小掛件、擺件,放到輝光院的網店中賣,誰編制的東西賣出去了,誰便可以得到分成。

雖然有的買家可能是因為知道輝光網店的背景所以出於憐惜孩子的心而購買,但更多的人還是看上了東西本身。

長期的買賣,靠單方面的同情肯定不行,只有當東西確實好,在拿到滿意東西的同時又滿足了善心,買家群體才會穩定。

還曾有買家因為特別喜歡某一個擺件,專門寄了材料給輝光,向制作那個擺件的孩子定制一個物品。

買家:“就照著我的設計圖、用我寄去的材料制作,必須是做我之前買的那個擺件的人來制作這個,不能換人。如果那人最近比較忙,制作時間長一些也沒關系,中途如果缺了什麽材料跟我說,我再寄。我先把定制費付了,如果成品讓我滿意,我還會再追加付費。”

後來那位要求定制的富二代買家成了一個很有名的設計師,而接了這個定制活的孩子總能將其設計完美轉化為現實,兩人作為搭档在那買家的家族公司工作。

那家族公司有一段時間上層爭權嚴重,鬧得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又想站邊又不敢站邊,但這兩人作為優秀技術人才只管專注自己、誰的賬都不買,各方都想拉攏她們、各方都不願得罪她們,倒讓她倆全程過得自在又富足。直到新掌權者定下,她倆也依然穩坐首席技術人員之位。

06869-待遇

輝光的孩子成年後如果想繼續售賣自己做的手工藝品,不能放到孤兒院的網店,只能自己另開。原則上也不允許在新開的個人網店中宣傳自己是孤兒院出身,不過熟悉的買家在私下交流中知道了,也就知道了。

輝光以及其他很多孤兒院在教孩子的時候都很強調‘不要靠賣慘來換得利益’‘那樣的利益只是一時的,而且太容易招來反噬’‘自己只有真正立起來,才能抓住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奪不走的利益’。

輝光的老師和非老師工作人員有時候會界限模糊。比如廚房工作人員,剛招聘來的時候院方並沒有告訴他們會涉及到開課,但如果有哪位廚房員工在某方面特別擅長,比如擅長買到新鮮菜、擅長做小點心,那麽也會對此加開課程——當然工資也會相應調整——而如果原本開了某一門課的工作人員辭職了,那麽其對應的課程也有可能關閉。

輝光的很多偏日常的課程都是這樣,是先有了合適的老師,再開課,而不是先定好了課程再去找老師。只有像法律、防身技巧等課程,是找來了專業人士。

武院長:“學術知識孩子們是在學校裏學,院內的課程想教會孩子們的是生活,而其實本院能穩定運作起來,就意味著本院具備全面的生活能力,我們這些大人只需要將我們如何生活的技巧分享給孩子們就可以了。”

武院長:“在選員工的時候我們盡量挑熱愛並善於生活的,以便孩子們模仿學習。但我們這個行當吧,偏公益,賺大錢是不可能的,要做的事情又多又雜,經常還會招來質疑、埋怨,所以願意來的人一直有限,只能說可以將這類機構維持下去,但想講究更多就很吃力了。”

我:“待遇還是應該提上去。做好事不求回報是一種美德,但不應該成為理所當然的對待方式。當事人不要回報,和受益者不給回報是兩回事。我就從來不會讓幫我做事的人吃虧,哪怕對方是我的粉、哪怕其會因為幫我做了事而高興得覺得報酬無所謂,我也要把報酬付得豐厚。”

我:“出於好心而做事,與為了利益而做事,只要事情的結果一致,那麽便都應該鼓勵。有些富豪、企業、明星每年大張旗鼓地捐慈善款主要是為了減稅、刷名聲、給自家產品打廣告,沒關系啊,只要錢實實在在地到位了,受益人配合他們做點秀也可以。利益交換,尤其是實現雙贏的利益交換,穩定度遠大於缺乏後援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