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增邊兵二十四萬,糜餉兩百萬

“你還有什麽話就直說,朕不是那聽不進去直言勸諫的君主。”朱由校環視一眼,望著王洽,他那如鯁在喉的樣子,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這話,王洽是信的。

在他之前,李邦華不知道頂撞多少回聖意了,可結果和東林那幫人不一樣,人家到現在都活蹦亂跳的。

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這貨在今年居然還高升了左僉都禦史,成了都察院的最高長官。

只這一點,就說明當今皇帝並非是盛傳的那樣昏聵,聽魏忠賢的諂媚而行事,正相反,王洽隱隱覺得,是魏忠賢在按照皇帝的意思在“諂媚”!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起初王洽也就是一笑置之,不過這個想法在隨著與天啟皇帝接觸的時日久了,卻在他心中愈發的加重。

王洽心中明白,皇帝執意留下崔呈秀這個閹黨是有其理由的,再怎麽攻擊也是沒用。

況且崔呈秀這次的手筆的確大,八十萬兩硬頂前線一個月的糧餉,這不是誰都能舍棄的。

關鍵是,從暗暗覺察自己要大難臨頭,再到張口認錯,要散盡家財抵用糧餉的話說出來,崔呈秀實際上的思考時間沒有多久。

也就是王洽說完最後那幾句諫言的時候,崔呈秀就已經做完了全部的考慮,連眼睛都沒眨一下。

王洽之前一直沒有吭聲,就是在觀察崔呈秀。

現在看來,這人能被皇帝一直留著,也的確是在朝堂上有他自己的用處。

無論當年諂媚魏黨,成為鬥東林急先鋒,還是現在這一手散盡家財,都不是一般人能果斷出手的。

既然皇帝執意不辦崔呈秀,那這篇也就該掀過去了,在這種事上和皇帝硬擡杠,只有那群為了搏名的東林群賢做得出來。

“臣也有愚見,九邊所鎮,皆為國之要道,不能再出現如今這種無兵可調的境地,九邊缺兵,要從它地調兵!”

朱由校點了點頭,問道:

“如今各地,調何處的兵馬充實,才能既不影響地方鎮守,又能迅速補充九邊的精銳兵力?”

王洽心裏早就想好了對策,說道:

“臣以為,福建、浙江、四川、甘肅四省兵馬過往戰績不錯,民風淳樸,亦是當年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選兵之處,可以北調。”

“再令塞北三衛、朝鮮各出兵兩萬、三萬,勒令熊廷弼,增遼軍新卒五萬,就地募練,編為兩營。”

“如此一來,可增擴新軍二十四萬,每歲增餉二百五十萬!”

“臣問過戶部的意思了,再過數月,今年征收的第一批山東鹽稅就要押運進京,今後僅山東一地的鹽稅,就足以彌補這二十萬新軍的糧餉。”

好家夥,這麽麻煩才辦完的山東新鹽法,鹽稅在自己手裏也就經轉個來回,還沒捂熱乎就要直接送出去。

朱由校在心裏翻了好幾個來回,側目問道:

“閣老的意思呢?”

魏廣微也一直在想考慮,除了增兵擴軍,南兵北調以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決辦法,可想來想去,也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了。

“陛下,臣以為可行。”

到現在為止,滿朝文武基本上定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基調。

兵部、戶部和孫傳庭之間的矛盾雖不算圓滿,但總算是解決了,包括王洽和李邦華在內,都認為這仗打到這個份上,無論如何也不能打輸了。

打輸了,代價太大。

所以滿朝文武討論到現在,變成了一個意思,難事兒自己來辦,西線那邊,砸鍋賣鐵也要讓孫傳庭繼續打下去,不過怎麽能打贏,這還要靠他自己。

至於遼東,還是要繼續倚靠熊廷弼,朝廷目前騰不出手來應付努爾哈赤。

現在的孫傳庭,就是集整個大明朝廷之力,助他把這一仗打完,功過是非留到班師回來再說。

相比之下,熊廷弼則成了被放養的孩子。

朱由校對收復了半年多的遼東那邊,現在除了一紙聖旨扔過去幾個新的麻煩以外,委實也給不了其它的東西。

想到這裏,朱由校屬實覺得熊廷弼太難了。

這麽久以來,他在遼東獨木難支,應付後金的明槍暗箭,還要遭受滿朝文武的非議和彈劾。

雖然後邊給送去了個洪承疇,可這家夥老奸巨猾,坐在遼東巡撫這個位子上,居然也能兩邊討好。

實際上這三年來,洪承疇對熊廷弼在遼事上最大的幫助就是互不限制,一個理政,一個治軍。

兩人關系談不上好,卻也不是很差。

朱由校斜靠著太和殿上的九龍禦座,撫摸著金色龍頭,第一次目光變得如此貪婪,皇帝這個位子坐到現在,他已經很難撒手了。

權利的滋味,實在是太過誘人。

“派緹騎出關,一定要將朕的原話帶給孫傳庭,就說全國這最後一批精銳,朕就交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