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太原千總賀人龍

大半夜的,太原知府祁敬威也沒睡,剛送走了欽差,便風風火火地從知府衙門趕來。

“總督,糧倉建好了,您看看——”

祁敬威手裏拿著一份公文,邊走邊說,進到大廳時發現朱燮元正在望著地圖發呆,一時也是住了嘴。

不多時,朱燮元轉過身來,坐回到椅子上,伸手示意他坐在自己身邊,說道:“太原糧倉建好了?”

祁敬威坐下來,將公文遞給朱燮元,興奮說道:

“下官命衙門的主事官員和張家在太原城外買了一大塊荒地,在那建了一個大糧倉,算得上是如今整個山西規模最大的糧庫了。”

“總督剛來山西,就辦成了這樣一件大功,真是可喜可賀啊!”

這些事,朱燮元其實也猜到了。

張家是太原本地的大地主,手中捏著近三成的荒地資源,就連自己這個山陜總督想在太原建立一座糧倉,除了去找他們這些豪強,竟也是毫無門路。

不過所幸,張家的家主張義是個通曉明理之人,或者是個有長遠打算之人。

聽說是朝廷要建糧倉,張義將城外的一大片荒地以低於市價五成的白菜價賣給了知府衙門,這才有如今太原糧倉的按時完工。

萬事開頭難,這是第一步,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朱燮元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

這第一步是邁出去了,可等到以後清查衛所田畝的時候,總要再去碰到荒地,到時候要拿張家怎麽辦?

剛走了一步,就遇見這麽個難題,朱燮元還沒想好解決之法。

令知府祁敬威意外的是,眼前這位山陜總督大人並沒有什麽高興之情,反而是嘆了口氣。

“總督為何嘆息啊?”

祁敬威只是個知府,自然考慮不到朱燮元的難處。

朱燮元欲言又止,輕笑道:

“忽然想起家中之事罷了,你且與我說說,朝廷從畿輔運來的番薯和糧食到了嗎?”

祁敬威點頭道:“都在公文上了,朝廷從畿輔運來的第一批糧食是由督辦司交接,運到糧倉去的。”

“下官估算,番薯至少五十萬石,糧食也有十萬石!”

祁敬威顯得格外高興,他萬歷三十七年就任太原知府,十四年光景,從未見到太原有如此多的存糧。

看起來,這位總督不只是名頭響亮,本事也的確很大!

想起什麽似的,祁敬威補充道:“另外還有一份陜西的公文,說那邊的糧倉也在積極選址,打算從當地富戶手中購買荒地……”

朱燮元的臉色稍微好看了點,蹙眉說道:

“糧倉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通知高總兵,對存糧之地派遣重兵把守,千萬不能出任何意外。”

“太原糧倉的所有存糧,進出都由督辦司管理,沒有本督的命令,不得走動了一粒糧食。”

“還有,明早與本督去巡查糧倉……”

祁敬威看得出朱燮元對這個糧倉的重視,的確,太原糧倉中六十余萬存糧,都是從畿輔一帶調撥過來,用以在災荒時賑災用的。

為了建起這個糧倉,朝廷可謂盡心盡力,花了大把的銀子。

如果因為什麽事導致失火或是什麽其它的重大變故,皇帝必會震怒,那時自己這個太原巡撫,還有太原總兵高業,都是難辭其責。

朱燮元能緊張成這樣,祁敬威很是理解。

說完這些,朱燮元呼了口氣,存糧到位了,第一個大糧倉建好了,手頭有一點存款,說話做事也能更有底氣了。

其實他現在做的,和朱由校要求的一樣。

中原這一帶近來小災小禍不斷,流民還不是很多,不能對地方司衙的運轉造成什麽幹擾。

畿輔這些年一直在推廣番薯,增建糧倉,存糧還是地方的駐軍都不會有什麽問題,山東六府距畿輔近,加上登萊與天津港隔海相望,除非是百年難遇的大災荒,不然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中原五省,山西、陜西、湖廣、河南、四川,每一個都是路艱且貧,尤其是四川和陜西,賑災的物資想送進去都費勁。

山西倒還好,四川是天府之國,除非和山東一樣出什麽百年難遇的大災,不然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陜西就不同了,陜西可謂赤地千裏,一旦來日有什麽大災大難,道路艱遠,朝廷賑災很難能及時送達。

如果同時間其它地方再有什麽變故,很容易形成席卷中原的大難!

現在他要做的,不是清查田畝,也不是直接表露要整頓衛所軍備的意圖,而是儲備糧草,清查山西全省歷年各府各州各縣的府庫,做好善後。

只有手裏足備了,換句話說糧餉充足了,才能騰出手去幹其它的事情。

朱燮元估計皇帝派自己下來,也是這個意思,整頓山陜之前,肯定要以當地百姓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