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諸將

半月後。

在這半月間,雖然朱燮元一時不能趕到京師,各地的大規模調兵卻一直在進行。

此時的京郊大營裏,已是旗帳連天,各地兵馬奉詔入京,每日間都是人喊馬嘶,大批兵馬的往來調動。

最先趕來的,是天津總兵馬爌。

天津兵距京路途不如大名府和薊州鎮更近,卻是接到詔令後第一支抵達京郊大營的兵馬。

馬爌是山東蔚州人,出身將門,祖上有一個顯赫的家世。

他是嘉靖、隆慶、萬歷的三朝名將馬芳之孫,薩爾滸之戰中,北路大軍的統帥馬林亦是他的父親。

薩爾滸戰敗,令馬氏將門蒙羞不已。

除逃回固原的父親馬林被處死外,他的兩位兄長馬燃、馬熠及百余親族,盡皆死於努爾哈赤的後金鐵蹄之下。

馬氏將門,光耀三朝,如今唯馬爌一人而已。

聽到朝廷動兵與後金大戰,當時正在總兵官邸睡覺的馬爌,轉瞬間便沒了絲毫的睡意。

相反,他激動的徹夜難眠!

四年了,整整四年!他每夜都在睡夢中聽著父親悔不戰死的哭訴,在腦海中想象著兩位兄長倒在女真人屠刀之下的淒慘窮途!

馬爌做夢都想帶兵殺回遼東,為馬氏將門一血前恥。

如今,機會來了,這次朝廷集結兵力規模之大,乃是薩爾滸之戰後首次與建奴進行大規模會戰。

這一戰,他定要為父親、兄弟報仇雪恨!

馬爌一夜沒睡,第二天就發出公文,在天津府各處征集兵馬,集齊了兩萬之數,然後迅速北上。

來到京郊大營以後,他望著彼時還空蕩蕩的營地,挑了個離督師大帳最近的營盤,然後召集天津諸將領,每日商議戰情。

馬爌率領天津兵抵達京郊大營後的第三日開始,各部官軍亦都開始陸陸續續來了。

先是距離最近的薊州鎮,他們的總兵官,是臭名昭著,以諂媚魏忠賢而上位的閹黨王威。

再則是位於畿輔之地的大名府,通州三衛,興州衛、營州所、保定府等地京軍。

京軍的作戰熱情普遍很高。

這些人都是在去年同皇帝禦駕親征的凱旋之師,這次被再度召集在京郊大營,他們都是興奮異常,想要再建功勛。

一到營中,被天啟皇帝親手整頓後的京軍們不同於其它衛所軍隊的整齊劃一、令行禁止,就深深讓馬爌震驚。

最後,是姍姍來遲的宣府鎮、大同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這些被視作主力的邊軍。

盡管在天啟二年,朝廷已經大體上完成了九邊軍鎮的補齊軍餉、更換軍械盔甲等整頓事務。

但是不知為何,這些常年於塞外作戰的“精銳”相比整頓後的京軍,總讓馬爌覺得少了一絲英氣與活力。

……

督師大帳。

還未走進,就能聽見其中紛雜的吵鬧聲音,諸將帥的大笑聲,臉紅脖子粗的爭論聲都是不絕於耳。

諸將領座次,依舊按照九邊重鎮為先,京軍在後的理念。

此時位居督師之位下的,就是榆林總兵姜讓、宣府鎮總兵姜弼,還有大同總兵張萬邦三人。

榆林為天下世居將門最多之地,姜氏將門更在榆林、固原、甘肅、宣鎮等處都有子弟為官,是如今分布最廣的幾大家將門之一。

宣府鎮總兵官姜弼,就是榆林總兵官姜讓的親弟弟。

宣府與大同,則是九邊軍鎮中連年作戰最多的兩處,這兩個地方的邊軍,也被各地將校公認為“精銳中的精銳”,是大明官軍中的扛把子。

至於天津總兵馬爌,他雖然是最早來的,搶了個距督師大帳較近的營盤,但是因為天津介於畿輔之間,處境就比較尷尬了。

而且上次西南大戰也沒有天津兵參與,這次的座次,馬爌就被負責排序的文官排列到了諸將最後。

其實無論什麽時代的人,都要使用有色眼鏡看人。

比較靠位最前的榆林、宣府、大同那三位大帥,顯然是這次奉詔入京的諸將領之中地位最高,部下公認戰鬥力最強的。

別的將領上前稱呼,一般都是喚做“某帥”,在當下的武將圈子中,只有威望極高的九邊總兵,才有資格冠以大帥之名。

現在還不是明末那種“總兵滿地走,大帥如牛毛”的時候,被所有人異口同聲稱作大帥的,其有無真本事尚先不論,也絕對是有這個自傲的資本。

這三名諸將領中的“大帥”坐在位子上,多少顯得有些倨傲,說話也只是向左右地位較高的將領附近打哈哈。

對那些靠位較後的,連看一眼都懶得看。

韓爌坐在最後,很少有人會主動上來找他搭話,他倒也不惱不怒,誰叫他們馬氏將門在朝廷寄予厚望的時候出了茬子呢。